[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快速施工的路下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0459.6 | 申请日: | 2016-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6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马春根;曹开伟;谢日辉;沈佳;王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中恒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快速 施工 通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空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快速施工的路下通道。
背景技术
目前路下通道施工需要投资费用较大,并且施工周期较长,会严重影响交通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快捷、绿色环保、使用方便的路下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快速施工的路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通道两侧外墙由混凝土咬合桩围成,所述混凝土咬合桩顶部设置有冠梁,所述混凝土咬合桩由钢筋混凝土承载桩、素混凝土挡土桩、钢筋混凝土支护桩咬合形成,所述立体通道中部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立柱桩,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桩外围设置有连接钢筒一,钢筋混凝土立柱桩外围设置有连接钢筒二,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桩顶部的连接钢筒一和钢筋混凝土立柱桩顶部的连接钢筒二之间设置有钢结构主梁一,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柱桩顶部的连接钢筒二之间设置有钢结构主梁二,所述钢结构主梁一上侧面设置有钢结构支梁,所述钢结构主梁一和钢结构支梁上设置有顶部混凝土轻钢桁架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桩下部的连接钢筒一和钢筋混凝土立柱桩下部的连接钢筒二之间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底板,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下部的钢筋混凝土立柱桩与钢筋混凝土承载桩之间设置有混凝土底板梁。
所述连接钢筒一和连接钢筒二为圆筒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十字筋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以混凝土咬合桩为通道两侧外墙,混凝土轻钢桁架板为层板,以逆作法的方式,安全快速的建造路下通道,同时逆作法可缩短地面施工工期,可以把地下通道施工对交通的干扰降到最低,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路下通道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路下通道A-A方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接钢筒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安全快速施工的路下通道,如图1、2、3所示,所述路下通道两侧外墙由混凝土咬合桩13围成,所述混凝土咬合桩13顶部浇筑有冠梁5,所述混凝土咬合桩13由钢筋混凝土承载桩2、素混凝土挡土桩3、钢筋混凝土支护桩4咬合形成,所述立体通道中部固定有钢筋混凝土立柱桩1,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桩2外围套接有连接钢筒一11,钢筋混凝土立柱桩1外围套接有连接钢筒二14,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桩2顶部的连接钢筒一11和钢筋混凝土立柱桩1顶部的连接钢筒二14之间焊接有钢结构主梁一8,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柱桩1顶部的连接钢筒二14之间设置有钢结构主梁二15,所述钢结构主梁一8上侧面焊接有钢结构支梁7,所述钢结构主梁一8和钢结构支梁7上焊接有顶部混凝土轻钢桁架板6;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载桩2下部的连接钢筒一11和钢筋混凝土立柱桩1下部的连接钢筒二14之间浇筑有钢筋混凝土底板10,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10下部的钢筋混凝土立柱桩1与钢筋混凝土承载桩2之间浇筑有混凝土底板梁12。
所述连接钢筒一11和连接钢筒二14为圆筒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十字筋板。
本实用新型安全快速路下通道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选择封闭半幅路面,在通道两侧,由钢筋混凝土承载桩、素混凝土挡土桩、钢筋混凝土支护桩咬合而成的混凝土咬合桩,作为立体通道的外墙,再施工立体通道中间的钢筋混凝土立柱桩;
第二,路下通道外墙和钢筋混凝土立柱桩施工完成一个星期后,在钢筋混凝土承载桩顶部的连接钢筒一和钢筋混凝土立柱桩顶部的连接钢筒二之间焊接钢结构主梁一,所述钢筋混凝土立柱桩顶部的连接钢筒二之间设置有钢结构主梁二,所述钢结构主梁一上侧面焊接有钢结构支梁,所述钢结构主梁一和钢结构支梁上焊接顶部混凝土轻钢桁架板;
第三,路下通道的顶部混凝土轻钢桁架板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其上部进行路面恢复施工;
第四,封闭另外半幅路面,重复第一至第三步的施工内容;
第五,通过路下通道的出入口,由外向内挖掘泥土,挖掘至通道底部地面深度;
第六,施工钢筋混凝土立柱桩与钢筋混凝土承载桩之间的混凝土底板梁及底板,同时浇筑出入口的地面上的混凝土;
第七,进行外墙防水施工,及安装照明设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路下通道顶板采用其他材质或者施工多层通道结构,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中恒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中恒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04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