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绕线式绝缘绳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5647.8 | 申请日: | 2016-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3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高小刚;龙大伟;彭延涛;刘立刚;刘占戈;宋卫;李昌原;孙德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喻嵘 |
地址: | 06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线式 绝缘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安全工器具试验检测装置,尤其指一种绝缘绳 耐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带电施工作业中,绝缘绳的使用频率很多,而绝缘绳的安全性 能更关系到带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绝缘绳的绝缘性能的检测十分 重要且需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电力安全工用绝缘绳索必须按时定期进行预 防性试验,绝缘绳的电汽试验为分段耐压式试验,即将绝缘绳按最多每 500mm耐压105KV、时间为1分钟进行检验;现有的试验方法中,一般将绝 缘绳的两端固定在支架上,使绝缘绳水平悬垂,水平悬垂的绝缘绳必须对地 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满足绝缘绳加压端对地绝缘要求,在试验作业中, 水平固定绝缘绳的方式比较混乱。
另外,试验过程中,由于按规定要求绝缘绳需每500mm进行加压和接 地,即绝缘绳每500mm必须引线至试验变压器和引至接地端,造成试验场 地接线凌乱,极易发生安全隐患。
此外,试验时要对绝缘绳按每500mm的加压端和接地端使用铜线缠绕 来实现与绝缘绳的导通,缠绕铜线作业重复繁琐,工作效率极低。为了保证 规定的每500mm的长度均应进行耐压试验,现场一般使用米尺来测量其绝 缘绳的缠绕和试验长度,费时也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绕线式绝缘绳试验装置,改变传 统试验时绝缘绳的固定方式,极大的节省了工作空间,同时结构简单,操作 便捷,工作效率高,安全隐患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绕线式绝缘绳试验装置,包括支架及水平安装在支架上的绕线转筒, 其中,所述绕线转筒包括:
竖直对称设置的两挡板,所述挡板由绝缘材料制成;
环绕所述绕线转筒轴线交替设置在两所述挡板之间的接地极杆与高压极 杆,所述接地极杆、高压极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挡板的相对内侧板面连接, 所述接地极杆与高压极杆的数量相同,且所述接地极杆与高压极杆各自至少 设置两根;
所述接地极杆、高压极杆均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主杆体,在所述主杆 体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贯通的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金属棒,所述金属 棒的侧壁部分暴露在外;还包括与所述金属棒的端部连接的接线端子;各所 述接地极杆的一端的接线端子间使用导线串联后与接地端联通,各所述高压 极杆的一端的接线端子间使用导线串联后与加压端联通。
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子为所述金属棒的端部沿自身长度方向继续延伸形 成。
优选的,所述金属棒为铜棒。
优选的,各所述接地极杆和高压极杆在以所述绕线转筒轴线为圆心的圆 周上均布。
优选的,相邻接地极杆与高压极杆之间距离不大于500mm。
优选的,所述主杆体的两端与对应挡板内侧板面之间通过绝缘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为门型,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及底座两端对称设置的支 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上对称地水平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挡板分别与对应的 所述支撑轴通过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为边长700mm的正四边形板,所述挡板的板面中心 设置用于与所述支撑轴相连的轴承。
优选的,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滚轮。
优选的,所述接地极杆与高压极杆的轴线与绕线转筒轴线平行。
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绕线式绝缘绳试验装置,采用转筒结构结合交替 设置的高压极杆、接地极杆,极大的减少了绝缘绳耐压试验时所需的作业空 间,且无需进行诸如接线,缠绕铜线等繁琐、重复的操作,极大的提高了绝 缘绳耐压试验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作业强度,且较现有试验技术 安全性更强,另外,高压极杆、接地极杆采用绝缘棒表面嵌入金属棒的结构, 增加了极杆的机械强度,使金属棒材料的选择更具多样性,如可选用导电性 强但较软的金属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极杆截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2-绕线转筒21-挡板22-接地极杆23-高压极杆
24-主杆体25-凹槽26-金属棒27-接线端子28-绝缘螺栓
11-底座12-支撑立柱13-支撑轴14-轴承15-滚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56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