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料自动传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5768.2 | 申请日: | 2016-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4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谦;张腾蛟;杨吉哲;唐修检;陆皖麟;王若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07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料 自动 传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自动传送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物料自动传送 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物料传送机构的发展越来越快,不仅 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而且提升了工业自动化水平。现有技术 中的物料传送机构结构复杂,传送效率低,能耗高,传送动作不灵敏,并且 加工成本高,由于受到一些环境的因素,受到了应用场合的限制,给物料的 自动传送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状况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料自动传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物料自动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备料机构、取料机构、驱动 机构、送料机构、封装箱、底板100和平台架400;
所述封装箱设置在底板100上方一侧,包括左、右挡板和上挡板300;所 述平台架400设置在底板100上方的封装箱的一侧;所述备料机构设置在底 板100上方另一侧,包括进给盘50、转轴60和左、右固定支架,在所述进给 盘50上方备有物料;所述取料机构设置在底板100上方的封装箱的前方,包 括托盘1、左、右托架、左、右主动连杆、左、右连杆和左、右拉杆;左连杆、 右连杆4铰接在底板100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底板100上方的封装箱的 箱体内部和两侧,包括左、右大转盘、电机9、主动齿轮10、从动齿轮11、 连接轴12、左、右小转盘和小杆14;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封装箱上方,包括 联轴15和送料盘16;所述驱动机构由电机9作为驱动力,通过主动齿轮10 和从动齿轮11组成的齿轮副传送动力,进而由左、右大转盘驱动左、右拉杆 7带动左、右主动连杆3,使托盘1作上下取料动作,取出进给盘50中的物 料,传送到送料盘16上,由左、右小转盘驱动联轴15带动送料盘16作送料 动作,将物料传送到平台架400上;所述上挡板300上方设有通孔,所述联 轴15一端铰接在所述小杆14上,另一端通过上挡板300的通孔铰接在所述 送料盘16的下方,所述送料盘16底部铰接在平台架400上。
进一步,所述左挡板、右挡板200的结构和尺寸相同;所述左挡板、右 挡板200分别通过两侧的固定角铝固连在底板100上,上挡板300通过两侧 的固定角铝固连在左、右挡板上。
进一步,所述左托架和所述右托架2、所述左主动连杆和所述右主动连杆 3、所述左连杆和所述右连杆4、所述左拉杆和所述右拉杆7的结构和尺寸相 同;所述托盘1上部固接在横杆三20上,下部与所述左、右托架铰接;所述 左主动连杆、右主动连杆3底部设置成三角形状,两者通过横杆二6相连; 所述左连杆、右连杆4通过横杆一5和横杆三20相连。
进一步,所述左大转盘和所述右大转盘、所述左小转盘和所述右小转盘 的结构和尺寸相同;所述主动齿轮10和从动齿轮11为圆柱型齿轮,两者模 数相同;所述连接轴12两端分别固接在所述右大转盘8和所述右小转盘13 的中心位置,与所述从动齿轮11通过平键连接;所述小杆14两端分别固接 在所述左小转盘和所述右小转盘13的偏心位置。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采用单个电机作为动力输入,就可实现物料的取、送工作, 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大大降低了成本;取料机构采用双曲柄连杆形式, 不仅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而且可以通过改变连杆的长度,可以控制取料的 范围,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通过从动齿轮带动大转盘和小转盘运转,可以 同时实现取料和送料,工作效率高,并节约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侧外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外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取料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托盘,2右托架,3右主动连杆,4右连杆,5横杆一,6横 杆二,7右拉杆,8右大转盘,9电机,10主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连接 轴,13右小转盘,14小杆,15联轴,16送料盘,20横杆三,50进给盘,60 转轴,70右固定支架,100底板,200右挡板,300上挡板,400平台架,500 方型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57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回收的动物喂食机构
- 下一篇:微煤粉浓度调整装置和微煤粉燃烧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