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抽气系统的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6245.X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3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黄和生;沈明;施祥来;查育君;黄宗福;倪芳平;李德强;刘兵;杨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立创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4 | 分类号: | B29C45/34;B29C45/3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程东辉 |
地址: | 2151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抽气 系统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带抽气系统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属于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用于最终产品的生产,模具加工是材料成型的重要方式之一,与机械加工相比,具有工序少、材料利用率高、能耗低、易生产、效益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医疗、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各行业。由于模具在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的一个重要领域,模具制造业也因此一直受到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模具自身的特点,现代模具制造业已经成为高新技术制造业的一部分。模具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保持这些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模具行业技术密集、附加值高、需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需要有大量的技术力量支撑,如精密测量技术、具有多年的行业经验和技术沉淀、材料的选择和工艺选择技术。同时需要企业不断提高模具的制造周期、模具的加工精度、加工的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综合以上一些模具行业的特点,要求行业内的企业始终保持创新意识。不断引入高精尖设备、引入、合作研发和自主研发高新技术等等,才能维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现有的用于注塑薄壁成型产品的模具,传统做法是在模具合模面上开排气槽进行排气。但由于所成型产品整体均是薄壁结构,在注塑时高压注塑成型,模腔内空气压缩速度快。正常开出的排气槽无法让多余的空气及时排出,导致注塑产品容易出现缺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抽气系统的注塑模具,以增加模内部气体的排出量,从而确保产品成型时,熔融塑料粒子流动顺畅,产品填充完全,不再出现缺料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抽气系统的注塑模具,包括相匹配的公模仁和母模仁、由所述公模仁和母模仁共同形成的成型腔,该注塑模具还包括:
若干个呈圆形均匀间隔分布、且与所述成型腔相连通的一级排气槽,
位于所述各个一级排气槽外围、且与各个一级排气槽相连通的圆形的二级排气槽,
与所述二级排气槽相连通的排气孔,以及
通过气管与所述排气孔相连通的真空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一级排气槽设置在所述公模仁和母模仁的配合面上。
所述一级排气槽的槽深为0.03mm。
所述二级排气槽设置在所述公模仁上。
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公模仁上。
所述一级排气槽共设有16个。
所述真空发生器设置有消音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在注塑模具上加装了对产品成型腔进行抽排气的真空发生器和相应的排气通道,当模具合模注塑时,真空发生器运行,不断的从模具的成型腔内抽出空气,增加成型腔内部气体的排出量,从而确保产品成型时,熔融塑料粒子流动顺畅,产品填充完全,不再出现缺料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种注塑模具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种注塑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种注塑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1-公模仁,2-母模仁,3-一级排气槽,4-二级排气槽,5-排气孔,6-排气管,7-真空发生器,8-消音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图1、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这种带抽气系统的注塑模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与传统注塑模具相同的是,该模具也包括相匹配的公模仁1和母模仁2、由所述公模仁和母模仁共同形成的成型腔、以及与所述成型腔相连通的进胶口等结构。实际应用时,从进胶口向成型腔内部注入熔融的塑料粒子,塑料粒子固化后形成所要生产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立创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立创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62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顶杆
- 下一篇:一种安装外部导向结构的组合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