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针型探头声发射定位的实验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0166.6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1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孟范宝;葛洪魁;闫伟;吴珊;王小琼;王剑波;陈浩;常龙;刘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29/26 | 分类号: | G01N29/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刘美丽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探头 声发 定位 实验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适用于针型探头声发射定位的实验夹具,属于声发射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页岩气是典型的边际油气资源,最显著的特点是低孔、低渗、难动用,致密的页 岩储层必须经过压裂改造、形成大规模空间缝网才能形成产能,实现经济开发。能否 通过压裂改造在储层中形成缝网成为页岩油气开发的关键。现有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 在常规油气层储层开展压裂改造及裂缝扩展情况。与常规天然气储层不同的是,页岩 储层具有强非均质性,裂缝扩展情况复杂,一般的数值模拟技术无法真实的模拟、反 应裂缝扩展情况。室内的声发射监测实验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监测和反应裂缝扩展情 况的手段。
现有的声发射所使用的探头直径至少都在10mm以上,如此大的直径导致了探头坐 标位置选定的人为误差,而探头坐标位置的不同会直径影响声发射定位的反演,由于 室内声发射定位实验常用长100mm,直径为50mm的标准岩心柱,而探头10mm左右人 为的误差会导致较大的错误定位结果。泛美公司有一种针型探头(pinducer探头), 直径只有2.3mm,对于探头的位置可以更好的确定,由于该探头所占空间较小,可以 在岩心柱上布置多个探头,提高定位精度。目前由于pinducer探头无棱角、不易固定 的特点,一直未在声发射定位中得到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对针型探头进行固定且能够有 效提高声发射定位效果的适用于针型探头声发射定位的实验夹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针型探头声发射定 位的实验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实验夹具包括一固定框架、若干弹簧和若干夹持器; 所述固定框架包括一外环框架、一内环框架、若干两端开口的连接管和若干支撑杆, 所述外环框架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两层以上的外环,相邻两个所述外环之间采用所述 支撑杆纵向固定,每一所述外环上均匀间隔设置若干用于放置所述针型探头的第一通 孔;对应所述外环的位置和数量,所述内环框架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三层内环,每一 所述内环与相应的每一所述外环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径向固定,每一所述连接管与所 述外环和内环连接处均连通设置一螺纹孔,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和数量,每一所 述内环上也相应设置用于放置所述针型探头的第二通孔;每一所述外环与相应所述内 环之间设置若干所述弹簧,每一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外环内侧接触,每一所述弹簧 的另一端顶设所述夹持器。
优选地,所述夹持器采用一空心圆柱和一螺母,所述空心圆柱侧面设置一用于穿 设所述螺母的螺纹孔。
优选地,每一层所述外环的第一通孔的数量为四个,相应地,每一层所述内环上 的第二通孔的数量也为四个。
优选地,所述外环框架包括三层所述外环,相应地,所述内环框架包括三层所述 内环。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将岩心放入 固定框架中心,并采用螺母分别穿过外环框架、连接管和内环框架将固定框架与岩心 固定,并将所有的针型探头依次穿过外环框架进入相应的内环框架与岩心接触,装置 简单,具有很好的便携性,适用于针型探头的固定,能够有效提高岩石加载过程中声 发射定位的精度。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三层外环和内环,且每一层外环和内环固定针 型探头的通孔为四个,因此探头位置相对固定,方便每次声发射探头坐标的设定,提 高了坐标的精度,减少了人为误差。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页岩气储层裂缝扩展 监测声发射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1为固定框架,2为弹簧,3为夹持器,4为针型探头,5为岩心,6 为螺母,11为连接管,12为支撑杆,13为外环,14为内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绘。然而应当理解,附图的提供仅为 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它们不应该理解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针型探头声发射定位的实验夹具, 包括一固定框架1、若干弹簧2和若干夹持器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01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