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滚珠螺杆的回流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1295.7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3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昱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25/22 | 分类号: | F16H25/2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滚珠 螺杆 回流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滚珠螺杆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滚珠螺杆的回流元件。
背景技术
滚珠螺杆主要是通过滚珠在螺杆与螺帽之间的滚动来达到高精度的线性传动效果,为了配合滚珠的滚动路径,滚珠螺杆在结构方面会于螺帽内设置一回流元件,让滚珠能够通过回流元件达到循环滚动的效果。
就回流元件的现有技术来说,中国台湾公告第M502765号专利案所揭露的回流元件是通过定位凸部嵌设于螺帽的定位凹部内,以省略螺丝或其他固定元件的使用。然而在前述现有专利案中,回流元件与螺帽之间具有过多的接触面积,导致回流元件在用敲击方式进行组装时会受到两者之间的干涉关系而增加困难度,除了在重复拆装的过程中会耗费大量时间之外,甚至可能因为敲击力量过大而造成回流元件的变形。因此,前述回流元件在实际应用上的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滚珠螺杆的回流元件,其能减少与螺帽之间的接触面积,以解决在组装时所产生的干涉问题而提升组装过程的容易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回流元件包含有一回流部与一定位凸部,该回流部具有一第一侧面与一相对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该回流部的第一侧面具有一回流槽,该回流槽的两端分别在该回流部的第二侧面形成一衔接口,该回流部的第二侧面具有至少一凹槽,该凹槽的位置低于该回流槽的衔接口,该定位凸部设于该回流部的第二侧面且位于该回流部的一端。
其中该回流部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定位凸部位于该第二端,该凹槽自该第一端的端面往该第二端的方向延伸且与该第二端的端面之间保持有一预定间隔。
其中该凹槽的数目为多个,该多个凹槽之间沿着该回流元件的宽度方向呈相互并排且彼此间隔地设置。
其中该凹槽的数目为一,该回流元件还具有多个承靠凸点,该多个承靠凸点设于该凹槽的槽壁。
其中该多个承靠凸点之间呈矩阵排列。
其中该回流部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定位凸部位于该第二端,该凹槽自该第一端的端面延伸至该第二端的端面。
其中该凹槽的数目为二,该二凹槽之间沿着该回流元件的宽度方向呈相互并排且彼此间隔地设置。
其中该回流部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定位凸部位于该第二端,该凹槽的数目为二,该二凹槽沿着该回流元件的长度方向呈相互并排且彼此间隔地设置。
其中该第一侧面为一凹弧面,该第二侧面为一凸弧面。
其中该凹槽的深度介于0.02mm-2mm之间。
由上述可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回流元件通过该定位凸部组装于一螺帽之后,利用该凹槽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回流元件可以减少该回流部的第二侧面与该螺帽之间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可以解决两者之间所产生的干涉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回流元件在组装过程的容易度。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回流元件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所述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组装于螺帽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组装于螺帽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后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组装于螺帽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后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组装于螺帽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的后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组装于螺帽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例的后端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例组装于螺帽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5实施例的后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12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