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热体、电气设备以及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3033.4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6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宪司;森田畅谦;定永雄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 电气设备 以及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组件所使用的导热体。电路组件应用在电气设 备、具有电气设备的电动机中。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汽车的电动化和高功能化,多个电路组件被应用在汽车 中。特别是,在汽车的发动机控制方面使用多个电路组件。例如,在汽车的 发动机控制方面,使用与节气门、吸气阀等阀门控制相关的电路组件。
与发动机控制相关的电路组件安装于发动机舱的周围。发动机舱的周围 的环境温度有时达到90℃以上。于是,对于与发动机控制相关的电路组件, 要求较高的耐热性。
在电路组件中,利用作为电连接部的焊接部将电路元件和作为电路基板 的印刷电路板连接起来。
对在发动机舱的周边使用的电路组件,实施环境温度超过120℃的热冲 击试验。在热冲击试验中,对于电路组件而言,要求在焊接部不产生裂纹等。 焊接部的裂纹也称作裂缝。
因此,实施使电路元件、焊接部的耐热性提高的开发。其结果,正在提 供电路元件、焊接部来作为即使在汽车的发动机舱周边也能够使用的构件。
然而,考虑到汽车在将来进一步的发展,能够预想到对于汽车所使用的 电气设备,要求进一步的高输出化、进一步的小型化。由此,对于电气设备 所使用的电路组件,要求对电路元件产生的热进行高效地散热。
另外,在后述的文献中,公开了在家庭用的电气设备等所使用的电路组 件中,使各电路组件的散热性提高的结构。
也就是说,以往,在家庭用的电气设备等中,增加被安装在作为电路基 板的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路元件的数量,或者提高被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 路元件的安装密度。如果被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路元件的数量增加或者 被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路元件的安装密度提高,那么电路元件的环境温 度变高。由此,对于家庭用的电气设备等所使用的电路组件,要求提高散热 性。
具体而言,在日本特许申请、特开2005-129820号公报中,公开了利用 模制树脂封装高度不同的多个作为发热体的电路元件而成的电子电路装置。 因为提高了模制树脂的热导率,所以电子电路装置的散热特性变高。在以下 的说明中,日本特许申请、特开2005-129820号公报被称为专利文献1。
另外,在日本特许申请、特开2001-53480号公报中,公开了使金属性的 吸热构件面向多个作为发热体的电路元件地接近该电路元件的结构。金属性 的吸热构件通过模铸成形而形成。面向电路元件地接近该电路元件的吸热构 件用于对由安装于电路基板上的电路元件产生的热进行散热。在以下的说明 中,日本特许申请、特开2001-53480号公报被称为专利文献2。
另外,在日本特许申请、特开平11-289184号公报中,公开了使用橡胶 弹性板按压多个作为发热体的电路元件的结构。电路元件借助橡胶弹性板将 热传递到散热装置。橡胶弹性板形成有热导率较高的柱状的突起。柱状的突 起的形状在包含橡胶弹性板和电路元件相接的方向的截面上,形成为纵截面 为梯形的四棱锥形状。在以下的说明中,日本特许申请、特开平11-289184 号公报被称为专利文献3。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导热体由弹性体形成,具有吸热面和散热面。吸热面包含 与发热体相接的凸状的导热部。散热面与散热板相接。
或者,本实用新型的吸热面形成有与发热体相接的导热部,且该吸热面 包含第1凹部。
优选的是,导热部在从吸热面突出的导热部的端部,包含从端部凹陷的 凹陷部。
优选的是,弹性体的材料是硅橡胶或者丙烯酸橡胶。
优选的是,散热面包含用于缓和在散热板和散热面之间产生的应力的第 2凹部。
优选的是,第2凹部通过模压加工而形成。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设备中,发热体是借助连接部与电路基板电 连接的电路元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设备中,散热板是用于收纳电 路基板的壳体。
优选的是,壳体具有的热导率的值比导热体具有的热导率的值大。
优选的是,导热部还在从吸热面突出的导热部的端部,包含从端部凹陷 的凹陷部,凹陷部与电路元件嵌合。
优选的是,导热部和连接部是非接触的。
优选的是,在散热面包含用于缓和在散热板和散热面之间产生的应力的 第2凹部。
优选的是,第2凹部通过模压加工而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30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百叶窗
- 下一篇:带有热机械保险丝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