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回路液压制动总泵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4654.4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3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谭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旭东 |
主分类号: | B60T11/16 | 分类号: | B60T11/16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29000 四川省遂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路 液压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回路液压制动总泵。
背景技术
现在的小型汽车都使用了双回路液压制动总泵,在实际使用中,安全性不高,失去了双回路应有的功能。其主要缺点为:由于两活塞之间是采用液力推动,若后活塞前密封件破损,或对应管路、分泵泄漏,将无法推动前活塞运动,因而失去了对车辆的制动能力。若前活塞的前密封件破损,或对应管路、分泵泄漏,活塞前端无阻力,将运行到极限,使其活塞后部容积加大,容纳了后活塞系统的油量,也失去了对车辆的制动能力。
公开号为:CN200939879,公告日为:2007-08-2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总泵总成,包括缸体、前活塞总成、后活塞总成和油杯总成,所述前活塞总成和后活塞总成设置在缸体内,油杯总成通过缸体上的进油口与缸体连接,所述后活塞总成包括后活塞和限位螺钉,所述后活塞与限位螺钉之间采用铆合连接方式连接。该制动总泵的稳定性有所增加,但是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不改动原车系统,能大幅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的双回路液压制动总泵,若其中一路损坏,另外一路任能正常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回路液压制动总泵,包括缸体,缸体内依次设置有前活塞、后活塞,前活塞与缸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Ⅱ,前活塞与后活塞之间设置有挡板,挡板与后活塞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Ⅰ;所述后活塞设置有推杆Ⅰ,推杆Ⅰ穿过挡板与前活塞的端面接触。
所述挡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推杆Ⅰ穿过挡板上的通孔与前活塞接触。
所述前活塞与挡板之间设置有弹簧卡Ⅰ。
所述挡板与缸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推杆Ⅰ与挡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后活塞一端设置有推杆Ⅰ,另一端设置有弹簧卡Ⅱ。
所述弹簧卡Ⅰ和弹簧卡Ⅱ分别设置于弹簧卡槽Ⅰ和弹簧卡槽Ⅱ内,所述弹簧卡槽Ⅰ和弹簧卡槽Ⅱ设置于缸体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不改动原车系统,能大幅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的优点。
2、推杆Ⅰ的设置,将两活塞之间的液力推动改成直接推动,使结构更简单,稳定性更高。
3、在两活塞之间加装一个圆形挡板,中间开一圆形通孔,以利于推杆Ⅰ穿过挡板推动前活塞。
4、当制动总泵工作时,缸体内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如果挡板的密封效果不好,制动油会在压力作用下穿过挡板,影响制动效果,密封圈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挡板的密封,有效防止制动油在压力下穿过挡板。
5、挡板和缸体不直接连接,因此弹簧卡的作用是限定挡板的位置,防止挡板在压力下向前活塞方向移动,同时后活塞复位弹簧又能够防止挡板向后活塞方向移动,实现了固定挡板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缸体结构图。
图3是挡板的俯视结构图。
图中标记:1、缸体,2、推杆Ⅱ,3、推杆Ⅰ,4、后活塞,5、前活塞,6、弹簧卡Ⅰ,7、复位弹簧Ⅰ,8、密封圈,9、挡板,10、后活塞进油口,11、后活塞出油口,12、前活塞进油口,13、前活塞出油口,14、复位弹簧Ⅱ,15、密封圈,16、通孔,17、弹簧卡槽Ⅰ,18、弹簧卡Ⅱ,19、弹簧卡槽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回路液压制动总泵,本实施例包括:
一种双回路液压制动总泵,包括缸体1,缸体1内依次设置有前活塞5、后活塞4,前活塞5与缸体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Ⅱ14,前活塞5与后活塞4之间设置有挡板9,挡板9与后活塞4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Ⅰ7;所述后活塞4设置有推杆Ⅰ3,推杆Ⅰ3穿过挡板9与前活塞5的端面接触。
所述挡板9上设置有通孔16,所述推杆Ⅰ3穿过挡板9上的通孔16与前活塞5接触。
所述前活塞5与挡板9之间设置有弹簧卡Ⅰ6。
所述挡板9与缸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8,所述推杆Ⅰ3与挡板9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5。
所述后活塞4一端设置有推杆Ⅰ3,另一端设置有弹簧卡Ⅱ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旭东,未经谭旭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46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