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坑内无障碍的直立式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4725.0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9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顾国荣;杨石飞;苏辉;刘枫;张静;路家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坑内无 障碍 立式 基坑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坑内无障碍的直立式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软土基坑的支护结构形式一般采用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钻孔灌注桩+坑内支撑或直立式钢管前撑支护结构,但是三者分别有各自的优缺点。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优点是:一般坑内无支撑,便于快速挖土,兼有挡土和止水的双重功能,但缺点在于:位移控制能力较弱,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经济性一般。
钻孔灌注桩+坑内支撑的优点是:适用土质、土层范围较广,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但缺点在于:对于浅层基坑的每米造价较高,且内支撑对挖土带来不便,后期支撑须拆除,影响工期。
直立式钢管前撑支护结构的优点是:兼备加筋、挡土、止水多重作用,约束了土体变形,增强了基坑坑壁稳定性,但缺点在于:钢管前撑设置在基坑内部,使基坑内的施工必须要为钢管前撑让位,对施工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坑内无障碍的直立式基坑支护结构,通过倾斜设置的支撑体,在兼备加筋、挡土、止水多重作用,约束了土体变形,增强基坑坑壁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坑内无障碍施工。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坑内无障碍的直立式基坑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直立设置在基坑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及支撑体,所述支护桩的桩顶固定设置有压顶,所述支撑体的一端与所述压顶连接固定,所述支撑体呈倾斜设置,所述支撑体穿过所述支护桩的桩体并插入所述基坑底部土体,且所述支撑体插入所述基坑底部土体的位置低于所述基坑底部土体表面。
所述支护桩为单排桩,所述压顶的外侧端部设置在所述单排桩桩体外侧,所述支撑体连接固定在位于所述单排桩桩体外侧的所述压顶上。
所述支护桩为双排桩,所述压顶位于所述双排桩的两根桩体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双排桩的两根桩体连接固定,所述支撑体连接固定在所述压顶上。
所述双排桩设置有两个支撑体,两个支撑体以一定间隔交叉布置。
所述支护桩可以是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也可以是水泥土搅拌桩,所述水泥土搅拌桩内插入有加强体。
所述支撑体插入所述基坑底部土体的一端设置有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可以是在所述支撑体的端部表面设置螺纹,也可以是通过注浆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兼备加筋、挡土、止水多重作用,约束了土体变形,增强了基坑坑壁稳定性;实现坑内无障碍施工,加固坑底土,抵抗坑底隆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在单排桩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在双排桩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在双排桩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单排桩支护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双排桩支护结构为灌注桩时的第一种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双排桩支护结构为灌注桩时的第二种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双排桩支护结构为搅拌桩时的第一种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双排桩支护结构为搅拌桩时的第二种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降水井的支护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9所示,图中标记1-8分别表示为:压顶1、支护桩2、加强体3、支撑体4、锚固结构5、基坑6、底部土体7、降水井8。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坑内无障碍的直立式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2和支撑体4,其中支护桩2采用单排结构,其设置在基坑6的外围且呈直立式,支撑体4用于内撑支护桩2从而提高支护桩2的支护效果及其稳定性。在支护桩2的桩顶设置有压顶1。支撑体4的一端与位于支护桩2桩体外侧的压顶1相连接固定,支撑体4呈倾斜设置,其穿过支护桩2并插入到基坑6的底部土体7之中,且支撑体4插入底部土体7的插入位置低于底部土体7的表面;这样一来也保证了基坑内无障碍,同时由于支撑体4插入底部土体7的内部,可加固底部土体7,抵抗坑底隆起。如图4所示,支撑体4穿过支护桩2指的是,相邻的支护桩2之间留有间隙,支撑体4从该间隙内穿过支护桩2并插入到基坑6的底部土体7之中,此处的穿过指的是位置上的穿过。
在支护桩2的桩身内部设置有加强体3,加强体3用于加强支护桩2的刚度和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47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