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色环保多功能安全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5205.1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9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富;陈国清;陈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联政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9/00;G08B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68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环保 多功能 安全 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厨房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绿色环保多功能安全壁炉。
背景技术
壁炉,独立或者就墙壁砌成的室内取暖设备,以可燃物为能源,内部上通烟囱。起源于西方家庭或宫殿取暖设施。由于其燃料为可再生资源,加以现代化改进,目前仍然在西方普遍使用,尤其在主张环保理念的高等教育阶层受到欢迎。壁炉分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后者热效率高的多。
现有壁炉结构功能单一,并没有高温自动报警和防烫伤功能,若有人员或动物意外进入或触碰壁炉内部高温位置危险区域,容易造成意外烫伤,给人体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且现有的壁炉设备常使用火力或电力资源,浪费能源污染环境,且现有的壁炉没有高温警报,容易造成火灾,且壁炉功能单一,没有其他功能若能解决上述问题,这种壁炉必然会更受人们的欢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环保多功能安全壁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环保多功能安全壁炉,包括:室外排气烟囱、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投影幕布回收盒、投影幕布、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红外线温度传感器、警报灯装置、电加热丝、室内连通口、壁炉主体、取暖炉凹槽,其特征是:所述的壁炉分为室内模块和室外模块,其室内模块的壁炉主体为长方体且下侧开凿有取暖炉凹槽,投影幕布回收盒为长方体结构,其横向悬挂布置在壁炉主体的上端平台下方,投影幕布回收盒下端连接有投影幕布,投影幕布回收盒下端的壁炉主体上端左侧安装有空气净化器装置,投影幕布回收盒下端的壁炉主体上端右侧安装有加湿器,警报灯装置布置在壁炉主体的取暖炉凹槽的上端中间位置,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悬挂布置在取暖炉凹槽的顶部外侧位置,电加热丝网状布置在取暖炉凹槽内部,取暖炉凹槽内壁上端中间位置开凿有一个室内连通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多功能安全壁炉,其特征是:所述的室外模块主体为一根长方体管状的室外排气烟囱,室外排气烟囱的表面覆盖满太阳能电池板,室外排气烟囱的上部靠近出气口位置对称布置有两台风力发电机,室外排气烟囱的下端设置有室内连通口与室内的取暖炉凹槽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多功能安全壁炉,其特征是:所述的红外线温度传感器为横向布置的管状结构,其红外线发射口在管状结构的下表面密集分布,且红外线发射口竖直向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室外的太阳能电池板和两台风力发电机为整壁炉特别是警报系统提供能源,绿色环保。通过安装在壁炉取暖炉凹槽上的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检测壁炉取暖炉凹槽开口的危险区域的温度,若危险区域温度与人体温度相近,系统认定有无关人员靠近壁炉取暖炉凹槽,警报灯装置发出警报,系统自动切断电源,提醒人员注意安全,同时壁炉上的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可以增加壁炉的功能,且投影仪幕布可以在壁炉不使用时方向作为投影幕布使用,实现多功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室外结构示意图。
图1、图2包括:室外排气烟囱(1)、风力发电机(2)、太阳能电池板(3)、投影幕布回收盒(4)、投影幕布(5)、空气净化器(6)、加湿器(7)、红外线温度传感器(8)、警报灯装置(9)、电加热丝(10)、室内连通口(11)、壁炉主体(12)、取暖炉凹槽(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联政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莆田联政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5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