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转烧结炉尾气粉尘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7292.4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2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勇;梁永光;罗天佐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43007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烧结炉 尾气 粉尘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烧结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烧结炉尾气粉尘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回转烧结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冶金,玻璃,热处理,锂电正负极材料,新能源,磨具 等行业粉末煅烧设备。其通过持续不断的内腔管旋转运动及保护气输送为保持煅烧过程中 单颗粒结构带来理想的处理结果。
回转烧结炉的保护气在使用过程后,尾气会作为废气排放,一般锂电正、负极材料 烧结处理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含焦油,CO,NH3,VOCs等成分以及含有大量烧结材料的粉尘。 一般回转烧结炉需要进行尾气收集,对尾气进行集中处理,利用燃烧裂解,电离捕捉, 光催化等方法进行污染气体及粉尘处理。
现有回转烧结尾气排放存在的问题及其缺点:
1.废气及粉尘处理成本高;
2.粉尘容易在废气输运管道内堆积,二次处理难度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转烧结炉尾气粉尘处理系 统,直接在炉体排气处进行喷淋除尘处理,能大幅降低废气中粉尘排放,降低尾气输运管 道粉尘堆积,减少尾气处理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回转烧结炉尾气粉尘处理系统,包括与回转烧结炉连接的粉尘收集罩及位于粉尘 收集罩上方的排气罩,所述粉尘收集罩的下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粉尘收集罩的侧部连接 有进水管,所述粉尘收集罩内设置有喷淋腔,所述喷淋腔内安装有与排水管连通的喷淋水 管,所述喷淋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
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排水管的紧箍,所述紧箍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结构,所 述固定结构为虎口状固定臂,该虎口状固定臂内侧相对设置有用于固定紧固栓的弧形结 构。
其中,所述紧固栓由一体成型的直臂段和弧形段平滑过渡而成,所述弧形段上开有紧 固孔。
具体地,所述紧固栓弧形段的直径大于直臂段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粉尘收集罩和排气罩均由直臂罩和锥体罩一体构成,所述排气罩的直 臂罩的开口端与粉尘收集罩的直臂罩的开口端相向设置;所述排气罩的锥体罩与排气管道 连接,所述粉尘收集罩的锥体罩与排水管道连接。
再有,所述进水管为法兰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粉尘收集罩的一侧还设置有一带密封栓的出水孔。
最后,所述排水阀为手动阀或气动阀。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效率高:喷淋出水口合理布局,下行喷淋水可以基本覆盖上升废气,高效率的 同步吸收烧结炉排出废气和粉尘。
2、成本低:装置简单,廉价,基本无额外能耗。可基本完成废气的初步处理。
3、加装至炉体排气口的喷淋装置可以有效改善废气输运管道的粉尘堆积问题,同 时降低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紧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一种回转烧结炉尾气粉尘处理系统,包括与回转烧结炉连接的粉尘 收集罩1及位于粉尘收集罩1上方的排气罩2,所述粉尘收集罩1的下端连接有排水管5, 所述粉尘收集罩1的侧部连接有进水管4,所述粉尘收集罩1内设置有喷淋腔,所述喷淋 腔内安装有与排水管5连通的喷淋水管,所述喷淋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3;所述排水管5 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排水管5的紧箍7,所述紧箍7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结构8,所述固定 结构8为虎口状固定臂9,该虎口状固定臂9内侧相对设置有用于固定紧固栓11的弧形结 构。在炉体的排气口加装粉尘处理系统进行及时废气粉尘吸收,降低废气输运管道内粉尘 堆积。喷淋腔内部安装喷淋水管,合理布局安排出水口可以对上升废气进行有效吸尘。炉 腔直接通入喷淋腔,打开水阀,喷头喷水覆盖整个粉尘收集罩1的切面,吸收废气中颗粒 粉尘及部分废气,通过喷淋腔排水口收集,输送排入废水处理系统,通过排气罩2收集喷 淋过程中产生的雾气。进水管4与粉尘收集罩1之间焊接,进水管4通过紧箍7固定,便 于固定调节,同时起到加强的作用。
其中,所述紧固栓11由一体成型的直臂段和弧形段10平滑过渡而成,所述弧形段10 上开有紧固孔。在拆装时将螺栓或紧固件穿入紧固孔内转动紧固栓11即可进行拆装;拆 装方便,易于实现,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欧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72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内遮阳伞
- 下一篇:自锁交互式电子书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