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模板支撑加固的对拉螺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7881.2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8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邵孟新;叶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65 | 分类号: | 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模板 支撑 加固 螺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板支撑加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模板支撑加固的对拉螺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时,一般采用对拉螺栓来固定剪力墙内、外两侧的模板并控制模板间的间距。
此类对拉螺栓在拆除时,要么螺杆不取出,将伸出剪力墙两侧的螺杆端头直接用气割切除;要么预先将对拉螺栓套在PVC管内,带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模时,将螺杆取出。
上述做法在用于防水剪力墙(如消防水池、地下外墙等)上时,由于螺栓孔内螺杆易锈蚀或螺栓孔填塞不密实,墙体易出现渗漏水等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剪力墙施工完成后漏水的用于模板支撑加固的对拉螺栓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模板支撑加固的对拉螺栓结构,包括穿过剪力墙和剪力墙两侧面模板的玻璃纤维筋螺杆,玻璃纤维筋螺杆的两端设有蝴蝶扣、顶靠在蝴蝶扣外侧的夹紧玻璃纤维筋螺杆的夹环和与夹环外部螺纹连接以锁紧夹环的螺母。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蝴蝶扣包括两在玻璃纤维筋螺杆两侧压紧模板的受力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各夹环为两相对设置的半圆状的夹片,两夹片通过与外部的螺栓螺纹连接来夹紧玻璃纤维筋螺杆,夹环可沿玻璃纤维筋螺杆滑动,并通过夹环的一端顶紧蝴蝶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蝴蝶扣的中部设有用于玻璃纤维筋螺杆穿过的圆孔,圆孔外侧还设有凹台,夹环的顶端顶紧在凹台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用于模板支撑加固的对拉螺栓结构在两侧模板搭设时,通过玻璃纤维筋螺杆贯穿两侧模板对模板进行对拉加固,在剪力墙施工完成后,可以将快速的将伸出剪力墙两侧的玻璃纤维筋螺杆的端头割除,埋在剪力墙内的玻璃纤维筋螺杆不会影响剪力墙的水密性,从而防止剪力墙漏水,玻璃纤维筋螺杆更便于割除,且更利于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模板支撑加固的对拉螺栓结构,包括穿过剪力墙10和剪力墙10两侧面模板的玻璃纤维筋螺杆1,玻璃纤维筋螺杆1的两端设有蝴蝶扣2、顶靠在蝴蝶扣2外侧的夹紧玻璃纤维筋螺杆1的夹环3和与夹环3外部螺纹连接以锁紧夹环3的螺母4。
此用于模板支撑加固的对拉螺栓结构在两侧模板搭设时,通过玻璃纤维筋螺杆1贯穿两侧模板对模板进行对拉加固,在剪力墙10施工完成后,可以将快速的将伸出剪力墙10两侧的玻璃纤维筋螺杆1的端头割除,埋在剪力墙10内的玻璃纤维筋螺杆1不会影响剪力墙10的水密性,从而防止剪力墙10漏水,玻璃纤维筋螺杆1更便于割除,且更利于环保节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蝴蝶扣2包括两在玻璃纤维筋螺杆1两侧压紧模板的受力端。
在通过夹环3向模板方向顶紧蝴蝶扣2后,通过旋转螺母4,使得螺母4螺旋紧扣形成夹环3的两个夹片,可将蝴蝶扣2顶靠在模板上,蝴蝶扣2通过两侧的受力端在玻璃纤维筋螺杆1的两端形成平衡的受力点,可更好的保证固定完成的模板的平衡受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各夹环3为两相对设置的半圆状的夹片,两夹片通过与外部的螺栓螺纹连接来夹紧玻璃纤维筋螺杆1,夹环3可沿玻璃纤维筋螺杆1滑动,并通过夹环3的一端顶紧蝴蝶扣2。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蝴蝶扣2的中部设有用于玻璃纤维筋螺杆1穿过的圆孔,圆孔外侧还设有凹台,夹环3的顶端顶紧在凹台内。
组成夹环3的两片夹片在螺母4和玻璃纤维筋螺杆1的相互作用下,可通过自调整适应与玻璃纤维筋螺杆1间的紧固作用,从而保证对两侧模板的支撑。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78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