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节阀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1759.2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1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魏冬;李海清;高国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海林绿建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7/00 | 分类号: | F16K37/00;F16K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圣典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0 | 代理人: | 陈国伟 |
地址: | 10220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节阀。
背景技术
在供热系统或空调系统中,水力失调是常见的问题。由于各支管路具有不 同的流通阻力以及水泵选型不合理,造成各管路的流量无法完全满足设计值, 这种现象即为水力不平衡现象。
为了消除不同支管路阻力对系统的影响,保证各支管路的流量满足设计要 求,一般会在支路上安装静态平衡阀,以此平衡支路的阻力差值。此种方式在 项目投入的初期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系统是在时时动态变化的,各支 路的阻力值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并且各环路之间的相互干扰对管路的流量也 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减轻或消除这种水力不平衡现象,需要不断地对 系统进行调试,不仅麻烦,耗费大量时间,更重要的是这种调节是滞后的,其 结果是实际使用时系统随时存在水力不平衡现象。
基于上述问题,为了简化调节的过程,可将静态平衡阀替换为电动调节阀, 以此通过远程控制电动执行器的动作对管路进行调节,但此种方式还是需要人 为的进行调节,导致系统仍旧存在水力不平衡的问题。
另外,设计人员计算支路的设计流量时,如果想要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所输入的计算模型的参数必须完全准确,但实际情况是有些参数并没有确切的 数值,只能依靠设计人员的经验进行估计,这就造成计算出的设计值并不一定 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需求,继而需要在后面的调试中进行数值的矫正,增加了 系统调试的程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节阀,以缓解系统中存在的水力不平衡现 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调节阀,包括阀体和电动调节部分,所述电动调节部分包括安装 于所述阀体内的阀芯以及用于调节所述阀芯的开度的执行器,还包括:
设置于进水管路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 进水温度;
设置于回水管路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 回水温度;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执行器电连接, 所述执行器内具有用于根据所述进水温度与所述回水温度之间的差值控制 所述阀芯的开度的控制器件。
优选地,上述调节阀中,所述阀体上具有测温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 器设置于所述测温孔内。
优选地,上述调节阀中,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阀体的进水端或进水管上,所述第二压力 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出水端,且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 传感器均与所述执行器电连接。
优选地,上述调节阀中,所述执行器上具有第一接线口和第二接线口,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口处,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 于所述第二接线口处。
优选地,上述调节阀中,所述执行器上具有第三接线口和第四接线口,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三接线口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 于所述第四接线口处。
优选地,上述调节阀中,所述执行器安装于所述阀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阀包括阀体、电动调节部分、 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电动调节部分包括阀芯和执行器,使 用该调节阀后,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进水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 到的回水温度均传递至执行器,执行器根据进水温度与回水温度之间的差 值,控制阀芯的开度,以使进水温度与回水温度之间的差值满足设计要求。 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上述调节阀能够根据反馈温度值实时地 控制调节阀的阀芯,以此更好地缓解系统中存在的水力不平衡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 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 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阀体、12-第一温度传感器、13-第二温度传感器、14-执行器、15-第一 压力传感器、16-第二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海林绿建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海林绿建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17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