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查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5104.2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4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文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C1/20 | 分类号: | G07C1/20;G01V8/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张鸣洁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查寝系统。
背景技术
Arduino是一个基于开放原始码的软硬件平台,构建于开放原始码simpleI/O介面版,并且具有使用类似Java、C语言的Processing/Wiring开发环境。
一直以来,学校人数众多,而相当一部分中小学为寄宿制学校,而且大多数的大学生均住在学校,因而,学校的寝室管理工作量相对较大,管理过程复杂。现目前,部分学校更是成立专门的部门在夜间对各个寝室进行人数清点,而寝室数量多,检查人员相对较少,因而查寝工作特别费时,并且其人数统计并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就寝人数。
目前,还有少部分学校运用手机APP进行查寝,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学生回复短信来定位,以确定学生是否在校园内,因此,每次查寝都需要专门发送一条短信,但是存在部分同学替他人发送该短信,造成实际查寝人数误差较大,对学生的管理存在较大漏洞,进而对学生的安全有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查寝系统,其结构简单,能够通过感应模块对被感应物进行信号捕捉,再利用Arduino控制模块对感应模块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确定该床位是否有人,实现了对寝室的智能查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智能查寝系统,包括电源模块、Arduino控制模块、至少一个感应模块、电脑终端,所述Arduino控制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感应模块电连接,所述Arduino控制模块还与电脑终端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Arduino控制模块为Arduino控制器。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模块为红外线感应器。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模块的数量为四个。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模块设置于寝室内的床架上或者墙体上。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为220V转12V的开关电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床位上是否有人,从而无须管理人员逐个清点每个寝室的人数,同时避免了管理人员清点人数出现遗漏,对学生动向掌控有误的弊端。
(2)、本实用新型工作的准确性非常高,在特定时间内对寝室人数进行清点,从而确保管理人员对寝室内人数的有效掌控。
(3)、本实用新型能够节约人力成本,并且使人数清点工作的时间极大缩短,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床架,2-Arduino控制模块,3-感应模块,4-电脑终端,5-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智能查寝系统,包括电源模块5、Arduino控制模块2、至少一个感应模块3、电脑终端4,其中,电源模块5的输出端与Arduino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电连接,感应模块3的输出端与Arduino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电连接,Arduino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与电脑终端4连接;Arduino控制模块2为Arduino控制器,而感应模块3采用红外线感应器,红外线感应器根据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经过菲尼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处理后即可产生报警信号。
因为目前多数寝室内一般只有四个床位,因而相应的红外线感应器的数量也设置为四个,当然,红外线感应器的数量需要根据寝室内的实际人数而定,确保每个床位有一个红外线感应器,红外线感应器一般安装在床架1上或者墙体上,使红外线感应器的感应范围能够感知平躺于床位上的人体,并且使红外线感应器的感应范围在合理范围内,红外线感应器的探头应仅对准一个床位,避免照射到其他床位以致产生干扰,并且安装在墙壁上的红外线感应器与人体的距离应该在5~6米以内。
电源模块5为220V转12V的开关电源,电源模块5也能使用锂电池等其他电池作为电源,此处为了节约成本,采用220V转12V或者24V的开关电源,并统一进行系统供电,确保整个系统用电的安全、有效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51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