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施灸式艾灸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5401.7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9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郑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金华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荣;周宗贵 |
地址: | 435300 湖北省黄冈市蕲***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施灸式 艾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施灸式艾灸仪,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艾灸疗法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艾灸是通过艾条或艾绒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将热量和药物有效成份传递到人的经络系统,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多方位、多功能和多形态地调整人体机能,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目前中医临床上进行的艾灸仍然是使用传统的操作方法,即人工施灸、使用艾灸箱或艾灸筒,人工施灸效果较好,担人工费过高造成艾灸成本高,使用艾灸箱或艾灸筒时,在艾灸箱或筒内燃烧艾条或艾绒,但艾灸箱或艾灸筒仍需要手持,使用不便,虽然可将艾灸箱或筒用绑带绑在要灸的部位上面,但艾灸箱或艾灸筒用绑带绑在身上不便移动,且绑带较长易造成打结;艾灸条燃烧产生的灰烬的处理也是艾灸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并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不需要人工施灸、艾灸效果好、对环境无污染的自动施灸式艾灸仪。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施灸式艾灸仪,至少包括内置艾灸条的艾灸筒,艾灸筒安装于艾灸架上,所述艾灸架由固定夹和与固定夹固连的支架构成,固定夹包括限位架和夹紧板,限位架呈匚字状,夹紧板通过螺母和螺钉安装于限位架的竖直板上并且位于限位架的两个水平板之间,限位架的竖直板中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道,螺钉位于滑道中并且端部固定于夹紧板中,所述支架包括竖杆、1根以上横杆和与横杆数量相同的限位元件,横杆和限位元件均安装于竖杆上,横杆通过限位元件进行竖向限位,所述艾灸筒包括带进气孔和出气孔的外壳、位于外壳内腔中的艾灸条和与外壳连接的提手,艾灸筒通过提手固定于横杆上。
所述限位架由L型板和直板构成,滑道开设于L型板的竖直板中,直板通过螺母和螺钉安装于L型板的竖直板上并且位于夹紧板的下方,L型板的水平板中设有锁紧螺栓,横杆上设有可沿横杆滑动的挂钩,艾灸筒通过提手固定于挂钩上。
所述外壳包括下端开口的上筒和上端开口的下盖,上筒与下盖通过铰链和卡扣连接,下盖的底板中开设有出气孔和2个以上进气孔,出气孔位于底板的中心,各进气孔环绕分布于出气孔周围,外壳内腔中设有下端开口的内筒,艾灸条位于内筒中并且与内筒间隙配合,上筒的顶部设有与外壳内腔连通的排烟孔,内筒顶部开设有与排烟孔相对的辅助排烟孔,外壳的下部开设有1个以上与外壳内腔连通的排烟进气孔。
上筒的内表面上设有2个以上沿周向均布的凸起,内筒嵌于各凸起的端面围成的区域中。
上筒顶部的边缘铰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提手连接。
内筒的下部套设有聚热装置,聚热装置包括聚热套筒和聚热锥套,聚热套筒紧密套于内筒的下部,聚热锥套扣罩于内筒的下端,聚热锥套的小口的开口直径不小于出气孔的孔径,聚热锥套的小口与出气孔相连通。
聚热锥套上开设有两个吹灰口,外壳上开设有吹气孔,吹气孔与其中一个吹灰口通过管道连通,另一个吹灰口上设有收集袋,聚热锥套中设有挡灰网板,挡灰网板与两个吹灰口的下端齐平。
内筒上套设有保温罩,所述保温罩呈倒锥形,保温罩的大口罩于出气孔和进气孔上。
聚热锥套的内表面上设有2个以上沿周向均布的支撑柱,支撑柱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上端嵌于内筒底部的开口中并且与艾灸条相接触,弹簧与内筒过盈配合。
艾灸架上设有由排烟总管和排烟支管构成的排烟装置,排烟总管通过卡箍固定于竖杆上,排烟支管的一端伸入排烟总管中、另一端位于排烟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金华,未经郑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54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