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综合管廊内排水管道的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5556.0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6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徐飞飞;王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3F3/02 | 分类号: | E03F3/02;E03F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 管廊内 排水管道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给排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综合管廊内排水管道 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作为都市的骨架,不仅担负着繁重的地面交通负荷,同时还是城 市各种市政公用事业管线的地下通道,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城市道路下部空 间,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的重视。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版发布前,国内纳入综 合管廊的管线多为电力管、给水管和通信管,通常为单舱布置,且老的《城市 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2)中不建议在综合管廊内纳入雨水和 污水管线,也未对雨水、污水、天然气管纳入综合管廊的手段进行详细说明。 而《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对于雨水、污水和天然气 管纳入综合管廊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此后国务院也提倡尽量将 所有地下管线均纳入综合管廊内。
针对地形条件和排水系统能满足雨水、污水纳入的情况,需考虑将雨水、 污水纳入综合管廊内,《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中规 定污水纳入综合管廊内应采用管道形式,雨水可利用结构本体设置。
虽然设置雨水检查井较为容易,而污水作为管道纳入管道舱时,设置污水 检查井较为困难。对于雨水、污水同时纳入综合管廊时,如何更好的进行布置, 使得雨水、污水检查井的布置均较为简便,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正致力研发的 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在综合管廊内容纳 重力流雨水和污水管的综合管廊内排水管道的布置结构,其包括管道舱,其特 点在于,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管道舱的外侧的雨水舱、置于所述 管道舱内的污水管,所述管道舱靠近雨水舱,所述污水管靠近雨水舱的一侧; 沿逆水流方向从所述污水管分别接出若干支管至雨水舱,在所述雨水舱的两侧 分别隔离出独立的污水检查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水管是每隔一段距离(例如100m)通过一斜三 通(斜三通为市售可得)接出的各所述支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支管的口径均为相同口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舱靠近管道舱。本实施例中,将管道舱靠近雨 水舱,便于从污水管接出支管至雨水舱。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 新型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雨水单独成舱,设置于管道舱的外侧,便于设置雨水检 查井并且具有一定的调蓄功能,同时由于污水检查井本体设在管道舱外,可避 免因污水管泄漏对其他管道和检修人员造成不利影响。
2、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将污水管置于管道舱内,并将管道舱靠近雨水舱, 便于从污水管接出支管,同时还在雨水舱内设置污水检查井,因此,使得污水 管通过雨水舱内的污水检查井达到通风和检修的目的。其中,污水检查井可满 足污水管的通风和检修的目的。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 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道布设结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道的布设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管道舱1;雨水舱2;污水检查井3;污水管4;斜三 通5;室内污水检查口6;隔板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 实施例提供的综合管廊内排水管道的布置结构为:将雨水舱单独做成一舱设置 于管道舱1的外侧,并靠近管道舱1;为满足雨水系统的清淤、通风等需要, 每隔一段距离还设置有污水检查井3;将污水管4置于管道舱1内,并靠近雨 水舱2的一侧;同时,污水管4每隔一段距离通过斜三通5,沿逆水流方向接 出同口径的支管至雨水舱2,并利用混凝土从雨水舱2的两侧利用隔板7分隔 出独立的空间作为污水检查井3。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污水检查井3的设置较为复杂,因此可以 将两个污水检查井3的距离增加,辅助以在管廊内部设置室内污水检查口6, 作为污水检查井3设置形式的补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55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芯磨削污水集中式排放滑道
- 下一篇:综合管廊内重力流污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