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拆卸的自升式平台圆柱桩腿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5591.2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4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何可耕;吴富生;黄曌宇;任俊星;姜树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7/00 | 分类号: | E02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地址: | 20012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拆卸 平台 圆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洋自升式平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的自升式 平台圆柱桩腿,适用于圆柱式桩腿的自升式海洋平台。
背景技术
自升式海洋平台是进行海上作业的一种重要工具。其主要为在海上进行钻 井、采油、集运、观测、导航、施工等活动提供生产和生活设施的构筑物。
圆柱式桩腿作为自升式平台的一个重要构件,其主要用于站立工况下支撑 船体及承载环境载荷和工作载荷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圆柱式桩腿都是焊接而成,主要运用在一些浅水工程自升式 平台领域,如风电安装平台,抛石整平平台等等。随着水深和插桩深度的不同, 有些圆柱式桩腿长度甚至达到100米,但是过长的桩腿在运输过程中或作业过 程中造成诸多不便:
一、运输过程中不能避开高大的建筑物;
二、运输过程中由于重心过高,对船体稳性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在作业过程中,尤其针对有起重机的平台桩腿而言,桩腿是一个很大 的障碍物,对起重机的回转和作业造成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海洋平台的桩腿体积 大、重量重,影响起重机回转和作业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拆卸的自升式平台圆 柱桩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可拆卸的自升式平台圆柱桩腿,其特点在于,所述圆柱桩腿包括桩腿 上部分和桩腿下部分,所述桩腿上部分和所述桩腿下部分均为中空的圆柱形结 构,所述桩腿上部分的下端面向内延伸设有第一连接构件,所述桩腿下部分的 上端面向内延伸设有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相 互密封连接,使所述桩腿上部分和所述桩腿下部分形成一体。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均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 连接构件焊接在所述桩腿上部分的下端面,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焊接在所述桩腿 下部分的上端面,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相应对准,并通过固定装 置固定。
较佳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螺栓、连接螺母和垫片,所述连接螺栓从 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螺母从所述第一 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另一端紧固所述连接螺栓,所述垫片设置在所 述连接螺母和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之间。
较佳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 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并锁紧。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下表面的每个螺栓孔处均设有一个圆形螺栓 防松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上表面设有一凸台,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下表 面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上表面相应对准。
较佳地,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下表面衔接处开设有一个与第一 连接构件、第二连接构件同圆心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件, 当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连接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一连接 构件的下表面贴合。
较佳地,所述螺栓防松凹槽的深度为3-5mm,所述凸台的高度为3-5mm, 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为17mm。
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上表面还焊接有一抗剪块,所述抗剪块与所 述第一连接构件及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接触面的角隅设为20×20mm的切角,所 述抗剪块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内侧面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的自升式平台圆柱桩腿相对于传统桩腿具有如下诸多优 点:
一、由于桩腿变短,运输过程中可以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同时对船体的稳 定性也有好处;
二、工作过程中,由于桩腿可以通过拆卸掉而变短,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起 重机在回转过程中受到的影响程度,很大程度地方便了使用。
三、该连接形式连接处装有密封系统,有效地抑制连接结构腐蚀,确保连 接结构的安全。
四、该圆柱桩腿的连接形式操作简单,为实际工程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五、该连接形式采用螺栓承受桩腿的轴向载荷,抗剪块承受水平载荷的设 计方式,提高了连接结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 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55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钻孔灌注桩成孔排障装置
- 下一篇:桥墩安全保护防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