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皮石斛椴木立体栽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7741.3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7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方玉占;王升贵;蒋正剑;魏明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太仁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0007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皮 石斛 椴木 立体 栽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用植物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皮石斛椴木立体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石斛,多年生兰科草本植物,按品种珍贵程度分为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黄草石斛、马鞭石斛等70余种,其中铁皮石斛独占鳌头。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KimuraetMigo)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具有非常好的养生与药用价值。在中国悠久的养生文化中,铁皮石斛因其非凡的功效,成为历代医家和王公贵族推崇的养生极品。铁皮石斛性味:甘,微寒,入胃、肾经。性属清润,清中有补,补中有清。近年来,铁皮石斛的药用价值逐步被大家所认知,采挖现象也严重泛滥,以致野生铁皮石斛濒临灭绝,故国家在80年代将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90年代初,人们开始对铁皮石斛的人工栽培进行研究,到90年代中期,取得了较好的突破,人工种植铁皮石斛技术在逐步被推广开来。
初期种植多以水苔、锯末、松树皮、木炭、碎砖瓦、蕨根、松球等经过发酵作为基质,并于田间地头建立大棚,而铁皮石斛则直接种在大棚内的地面之上,由于基质未经灭菌或者灭菌不彻底,加上土地中含有各式各样的虫卵,导致铁皮石斛爆发严重的病虫害,使铁皮石斛的产量大幅下降,甚至绝收。这也是当时铁皮石斛价格一路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有些种植户为了解决并虫害问题,大量使用剧毒农药,虫害问题虽得到一定的控制,但铁皮石斛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后来人们对基质的灭菌、种植方法改进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目前多以苗床(离地30~50cm)种植为主,产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病虫害问题还是存在,这和基质灭菌不能彻底等问题还是有很大关系。另外,铁皮石斛具有气生根,可吸收空气中的养分,并有呼吸及光合作用,故其根部需要具有良好的通风和光照。
综合现有市场上铁皮石斛种植方式,苗床种植铁皮石斛存在的问题为:①基质配制不当或灭菌不彻底;②湿度不均匀,根部及叶鞘间易积水;③根部通风不畅;④光照不充分;⑤不便直接观察及管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铁皮石斛椴木立体栽培装置,通过改变铁皮石斛的种植方式来改善现有苗床基质配置不当、灭菌不彻底、湿度不均匀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种植方式来避免以上现有种植方式所存在的问题,经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生产的铁皮石斛具有以下优点①附树生长,近野生有机种植;②精准雾化喷水,不积水浸泡;③通风性好,便于铁皮石斛呼吸,生长旺盛;④光照充分,利于铁皮石斛进行光合作用;⑤便于观察和管控;⑥不需使用基质,减少病虫源发生;⑦不使用农药和化肥;⑧增加土地单位面积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铁皮石斛椴木立体栽培装置,该装置由装置本体和喷雾装置组成,所述的装置本体由粗绳体缠绕椴木而成,所述的椴木底部入土,顶部以纵横交错的钢丝固定;所述的喷雾装置包括喷头和供水装置,悬挂于装置本体顶部上方。
所述的喷头的喷雾方向垂直向下,各个喷头之间的间距为50-60cm。
所述的粗绳体为稻草绳或麻绳。
所述的椴木的直径为15-30cm,高度为300-35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铁皮石斛的种植结构来改善现有苗床所存在的一些缺陷,由于本装置可有效控制铁皮石斛生长环境的温湿度,不会产生积水浸泡现象,并大大提升透气性,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故无需使用农药,使铁皮石斛的食用安全性得到保障。不使用基质,铁皮石斛可汲取椴木中的养分,模拟野生铁皮石斛的生长方式,且可进一步减少病虫源发生。此种栽培方法使铁皮石斛气生根充分暴露,更利于其进行呼吸和光合作用,生长更旺盛。土地的单位面积使用率大幅提升,种植数量提升将近一倍。释放观察空间,便于对铁皮石斛的生长情况进行管控,有效保证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装置本体;2.喷雾装置;3.粗绳体;4.椴木;5.钢丝;6.喷头;7.供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太仁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太仁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77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培花卉自动恒温养护系统
- 下一篇:一种立体石斛种植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