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空气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8769.9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9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勇;李俊;胡立江;方志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F24F13/28;F24F11/00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而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所以空气净化器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而目前很多家庭还在使用煤气灶做饭、燃气热水器洗澡、煤炉取暖等等,使得煤气中毒案例屡见不鲜,而在中毒事件中的主要杀手便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据统计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事故是我国继交通死亡事故和生产事故之后的第三大事故,在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P)建议每一个家庭至少要有一个一氧化碳报警器。而目前存在的一氧化碳报警器大多数可以自由移动,在房间里可以被小孩拿去玩耍或四处放置,会影响一氧化碳报警器本身的功能,给家庭成员人身安全带来威胁,而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净化的效率、净化的效果等还不够高,也没有设置一氧化碳报警的装置,功能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效率高、空气净化效果好又可有效进行一氧化碳报警的智能空气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空气净化器,包括位于下方的可从前部进风的净化箱体和可设置在净化箱体上部的由净化箱体内部靠后方的区域向上方进行出风的出风基架,净化箱体的左侧或者右侧靠出风基架的位置设有一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连接至自动控制设备,所述自动控制设备中带有报警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空气净化器与一氧化碳报警的系统进行有效融合,整个净化器的结构非常稳定,便于空气的高效过滤和净化效果的提升,同时利于高精度的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的检测,通过一氧化碳传感器的检测将信息传递至自动控制设备,自动控制设备可以设置在净化器内,当超过一定含量,可通过报警装置进行非常有效、及时、准确的报警,这样一方面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一氧化碳报警器被随处放置的情况,又可以通过自动控制设备本身配合物联网进行远程报警,例如:可通过手机APP可以发出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警告;通过手机可以通过短信进行报警;同一台空气净化器可以连接多部手机,可同时向多部手机报警;在空气净化器待机状态下,可以激活空气净化器运作,通过净化器质量显示灯连续闪烁以及蜂鸣声的方式进行报警,同时可以伴随净化器自动强有力的空气净化,保证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这样可以有效克服现有一氧化碳报警器报警范围小,安全性低的问题,又可以降低一氧化碳传感器的使用成本,真正有效地实现一款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空气净化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净化箱体包括由前向后依次排列并可拼接组合成一体的前箱盖、中间箱框和后箱盖,净化箱体内安装有由前向后进行抽风的风机,净化箱体内位于前箱盖和风机之间由前向后依次设有初效滤网、高效粒子空气滤网、活性炭滤网、光触媒滤网,前箱盖和中间箱框之间的拼接组合处形成分别位于前箱盖左右两侧的沿上下方向延伸呈条状的侧进风口和位于前箱盖下侧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呈条状的底进风口。该优选使得净化器结构进一步优化,稳定性提高,空气过滤效率大大提升,空气净化效果也显著提高,无需经常维护、清理滤网等,也几乎不用更换滤网,使用寿命得到延长,生产和使用成本均大大降低,该过滤结构通过前部的前箱盖的左右两侧和下侧三个方向的进风和内部风机的位置设置以及各个滤网的设置,使得空气的净化效率大大提升,净化效果也好了,净化更加彻底,本结构中光触媒滤网、中间箱框和风机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利于进入净化箱体的甲醛等有机物通过紫外光照射方式进行有效分解,高效粒子空气滤网可以采用现有的HEPA滤网,初效滤网、活性炭滤网、光触媒滤网也可以采用现有的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87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