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肉类水分检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9808.7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4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萍;方旭;隋娜娜;于永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万福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59 | 分类号: | G01N21/59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266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肉类 水分 检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肉类水分检测器。
背景技术
猪肉又名豚肉,是主要家畜之一、猪科动物家猪的肉。其性味甘咸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等成分。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1年猪肉总消耗量以中国最多,生产猪肉最多的地方亦为中国,占全世界猪肉肉品46%以上,接下来则是美国的7%。目前,肉类行业使用的肉类水分的检测方法主要有:(1)红外烘干设备检测肉类的水分含量;(2)利用电导率检测肉类的水分含量。使用干燥法的检测精度较高,但耗时长,对样品具有破坏性,而利用电导率检测的精度有限。因此使用一种新的检测手段可以有效快速测定猪肉中是否注水,在日常生活中更为常用。
中国专利CN203324258U公开了一种肉类水分快速检测仪,通过吸管和传感器检测猪肉中水分含量,能够随时准确的得出检验结果,但是,此设备检测成本较高,检测时间长,虽有很高的精确度,但是适合实验室检测而不适宜于日常生活检测。
发明内容
为解决猪肉水分检测设备检测成本较高,检测时间长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肉类水分检测器,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检测时间短,检测成本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肉类水分检测器,包括检测器主体,传输装置,轨道,移动检测装置,红外感应器,入口和出口,其中传输装置位于检测器主体底部,入口和出口位于传输装置两端,轨道位于检测器主体顶部,与移动检测装置通过移动轮相连;其中移动检测装置包括吸水纸,红外接收板,底盘,伸缩杆和移动轮,其中移动轮位于伸缩杆顶端,与轨道直接相连,伸缩杆底端与底盘固定连接,红外接收板覆于底盘底部,与吸水纸直接相连;其中红外接收板位于检测器主体内部右端中下部。
优选地,上述伸缩杆最长状态时吸水纸与传输装置顶部紧贴。
优选地,上述伸缩杆最短状态时吸水纸与红外感应器顶部紧贴。
优选地,上述红外感应器有信号传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检测成本低廉,每次检测只需消耗一张吸水纸即可准确检测肉类中是否注水;
2、检测时间短,肉类进出检测器的时间内,即可出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肉类水分检测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器主体;2-传输装置;3-轨道;4-移动检测装置;5-红外感应器;6-入口;7-出口;41-吸水纸;42-红外接收板;43-底盘;44-伸缩杆;45-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阅图1,一种肉类水分检测器,包括检测器主体1,传输装置2,轨道3,移动检测装置4,红外感应器5,入口6和出口7,传输装置位于检测器主体底部,入口和出口位于传输装置两端,轨道位于检测器主体顶部,与移动检测装置通过移动轮45相连;移动检测装置包括吸水纸41,红外接收板42,底盘43,伸缩杆44和移动轮45,其中移动轮位于伸缩杆顶端,与轨道直接相连,伸缩杆底端与底盘固定连接,红外接收板覆于底盘底部,与吸水纸直接相连;红外接收板位于检测器主体内部右端中下部。
当肉类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时,肉类平铺在传输装置上,经传输装置传输,进入检测器内部,伸缩杆下降,讲吸水纸贴敷于肉类表面,经1-5秒后伸缩杆上升,移动轮开始运行,将移动检测装置沿着轨道移动至红外感应器上方,伸缩杆下降,将吸水纸夹于红外感应器和红外接收板之间,红外感应器启动,通过光透率判断是否为注水,并传输至信号接收显示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万福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万福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98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