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焖烧罐的排气盖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2438.2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2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丰泰日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焖烧罐 排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用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应用于焖烧罐的排气盖。
背景技术:
焖烧罐其实就是保温效果更好的保温瓶,焖烧罐的隔热材料比一般保温罐 好,所以能起到一个“焖烧”的效果,就是说食物能几个小时保持刚倒进瓶子里 的温度。
闷烧罐系列采用优质不锈钢制作而成,颜色丰富,盖子与杯子结合紧密,真 空保温,保温效果好,安全,断热调理过程免电免煤气,不必担心因不注意时锅 没水烧干而危险,即使锅内热气腾腾,外锅也不烫手,且不具压力没有爆炸的恐惧, 可用于日常饮食、盛汤、饮茶所用,同时外出旅游、运动时也可随身携带,也可 以作为高档的赠送礼品。
由于热水在焖烧罐内保存的时间长,热量在瓶身内循环,会在成热涨的现象, 那么在需要打开焖烧罐时,由于热涨的原因,造成盖子难以打开,因此,一般都 会在盖子上设置有一排气阀,盖体上设置有连通盖体上下端的通道,排气阀设置 于通道上,通过按下排气阀,使瓶子内的热气通过通道排出,但是,此种结构存 在一定的缺陷:由于瓶子内气体的温度较高,在按下排气阀时,热气经过通道排 出,容易对人手灼伤。
为了克服此问题,本人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焖烧罐的排气 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焖烧 罐的排气盖,具有与瓶身的开口螺纹相接的瓶盖,瓶盖包括:排气盖和防尘盖, 所述的排气盖与瓶身的开口螺纹连接,防尘盖盖设于排气盖之外,瓶身的开口端 设置有上螺纹,所述的排气盖下端设置有下螺纹,排气盖上设置有气槽,气槽的 第一端口开设于排气盖下端面,第二端口开设于排气盖设置有下螺纹的侧壁上, 于排气盖的内部安装有排气阀,排气阀对气槽进行开/闭控制;所述的排气盖末 端设置有与瓶身的开口端密闭的密封圈,空气通过气槽和上下螺纹、之间形成的 间隙排出。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排气盖具有一本体以及端面板,本体 内形成有供排气阀安装的腔体,本体的中央处开设有供排气阀安装的第一通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端口连通于第一通道,气槽上连 通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通道成型于本体的底面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通道为成型于底面板的槽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排气阀包括:阀杆、设置于阀杆上的 复位弹簧、密封圈和覆盖于本体底部对排气槽的通道进行遮盖的底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阀杆下端伸出底板底部,阀杆的上端 显露于端面板,复位弹簧设置于阀杆上;阀杆末端和底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底 板和本体的底部边缘之间亦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阀杆上端设置有按键,按键显露于端 面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阀杆下端向外水平延伸,以限位于第 一通道之外,所述的阀杆上下移动,以对气槽开/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 实用新型于排气盖上设置有一气槽,气槽第一端口连通瓶内,第二端口连通排气 盖外,在排气时,热气是经过气槽排出,而并非经过第一通道排出,有效地防止 人手被灼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气阀的分解图1;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气阀的分解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4所示,一种应用于焖烧罐的排气盖,具有与瓶身1的开口11螺纹 相接的瓶盖,瓶盖包括:排气盖2和防尘盖4,所述的排气盖2与瓶身1的开口 11螺纹连接,防尘盖4盖设于排气盖2之外,瓶身1的开口11端设置有上螺纹 12,排气盖2下端设置有下螺纹21,并且上下螺纹之间形成有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丰泰日用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丰泰日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24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