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式地震面波勘探可控震源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3787.6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0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黄珊;杜胜利;王运生;陈春锦;刘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147 | 分类号: | G01V1/1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式 地震 勘探 可控 震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震面波勘探震源,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式地震面波勘探可控 震源。
背景技术
面波勘探也称弹性波频率探测,广泛应用于地下空洞管道的探测。目前由于产生 面波的震源不同,面波勘探可分为稳态法、瞬态法和无源法。当落重激振地面,在地表产生 瞬态激振力就可以激发一宽频带的瑞利波。瑞利波速度具有频散特征,是面波探测的理论 基础,同时由于瑞利波的能量占全部激振能量的2/3,因此使用瑞利波作为勘探方法,信噪 比会大大提高。
在专利CN204009090U中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地震勘探震源发生装置,重锤装在震 源筒体内,导柱上下垂直伸入震源筒体上部内,下端在震源筒体内装有定向铁板,定向铁板 下部周边由定向铁板凸块形成凹槽,重锤吸附在凹槽内,定向铁板上面在震源筒体内的导 柱上套装有弹簧,弹簧经锁定槽和锁定杆固定在震源筒体内,震源筒体与液压腔体固定在 一起,液压腔体进油口、出油口分别与电动液压泵的出、进油口相连通,液压腔体内装有竖 向的液压杆,液压杆的上端经传力杆与导柱的上端连接在一起,震源筒体下部固定在中部 为空心的底座上,该实用新型采用液压作为动力源,需要携带额外的液压泵,外出作业时多 有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式地震面波勘探可控震源,具体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磁式地震面波勘探可控震源,包括电路主板,控制开关,控制装置,电池,还 包括铰链,重锤,中心杆轴,三脚支架,线圈,第一滑片,第二滑片,所述中心杆轴与控制装置 相连,中心杆轴通过第二滑片与重锤相连,重锤通过第一滑片与线圈相连,线圈的上端和下 端分别与电路主板相连,中心杆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电路主板相连。
所述的三脚支架通过铰链与电池固定连接。
所述的三脚支架为可伸缩式支架。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电磁铁使重锤获取重力势能以及加速 下落,安全有效地发挥蓄能释能作用,操作简单,使用安全,造价便宜。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 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 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 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如图1所示,一种电磁式地震面波勘探可控震源,包括电路主板1,控制开关2,控制 装置3,电池4,还包括铰链5,重锤6,中心杆轴8,三脚支架9,线圈10,第一滑片11,第二滑片 12,所述中心杆轴8与控制装置3相连,中心杆轴8通过第二滑片12与重锤6相连,重锤6通过 第一滑片11与线圈10相连,线圈1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电路主板1相连,中心杆轴8的上端 和下端分别与电路主板1相连。
工作时,按控制开关2开机,通过控制开关2控制重锤6的上升与下降,重锤6上升 时,电流回路为电池4-线圈10的上端-重锤6-中心杆轴8的上端-电池4,此时,线圈10的上部 通电,吸引重锤6克服重力上升。
重锤6下降时,电流回路为电池4-线圈10的下端-重锤6-中心杆轴8的下端-电池4, 此时,线圈10的下部通电,重锤6在重力和电磁力的作用下下降,锤击地面产生激振面波。
当工作环境地势复杂,难以保持仪器平衡时使用三脚支架9,使仪器保持竖直工 作。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 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 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 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37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