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衡车悬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6695.3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1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鹏飞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2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衡 悬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平衡车,具体是一种平衡车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其运 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 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 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 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
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功能是传递 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 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平顺行驶。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 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 作用力,决定着汽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汽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
目前的平衡车没有悬挂系统,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减震效果很差,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车悬挂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 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衡车悬挂系统,包括勺型铝制车架主体、避震铝制支撑支架和铝制电机压块, 所述勺型铝制车架主体的一端设有安装槽位,所述避震铝制支撑支架安装于安装槽位内, 避震铝制支撑支架是凸状结构,因此具有减小应力效果的作用;所述避震铝制支撑支架的 底部设有一插槽,铝制电机压块插于插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勺型铝制车架主体的高度为10mm-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合理,安装方便, 当人踩上平衡车时,勺型铝制车架主体受力向下,凸型的避震铝制支撑支架与弹簧在共同 的作用下,起到缓冲作用,当路况很崎岖不平时,平衡车行驶更稳,通过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平衡车悬挂系统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平衡车悬挂系统的组装示意图。
图中:1-勺型铝制车架主体、2-安装槽位、3-避震铝制支撑支架、4-铝制电机压块、 5-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平衡车悬挂系统,包括勺型铝制车架主体 1、避震铝制支撑支架3和铝制电机压块4,所述勺型铝制车架主体1的一端设有安装槽位 2,所述避震铝制支撑支架3安装于安装槽位2内,避震铝制支撑支架3是凸状结构,因 此具有减小应力效果的作用;所述避震铝制支撑支架3的底部设有一插槽5,铝制电机压 块4插于插槽5内。
所述勺型铝制车架主体1的高度为10mm-50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人踩上平衡车时,勺型铝制车架主体1受力向下,凸型 的避震铝制支撑支架3与弹簧在共同的作用下,起到缓冲作用,当路况很崎岖不平时,平 衡车行驶更稳,通过性更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 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 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 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鹏飞,未经张鹏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66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