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工格室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9149.5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5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高杰;张正伟;韩振强;牛纪强;陶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3/04 | 分类号: | E01C3/04;E02D3/00;E02D17/2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工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领域,涉及土工格室,具体涉及一种土工格 室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土工格室(Geocell)是由高分子聚合物片材经过高强焊接而成的一种 三维网格状结构。其特点为:(1)伸缩自如,运输可缩叠,施工时可张拉 成网状,填入泥土、碎石、混凝土等松散物料,构成具有强大侧向限制和 大刚度的结构体。(2)材质轻、耐磨损,化学性能稳定、耐光氧老化、耐 酸碱,适用于不同土壤与沙漠等土质条件。(3)较高的侧向限制和防滑, 防变形、有效的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和分散荷载作用。(4)几何尺寸灵活 多样,其高度、焊距可满足不同的工程需要。因此在公路工程中,土工格 室被广泛应用于路基不均匀沉降、边坡植草防护、沙漠路基处理、软土路 基等不良地质条件的处治。
然而,土工格室长期处于缩叠状态,在实际使用中土工格室张拉后往 往会具有恢复其缩叠状态的趋势,造成土工格室难以绷紧,从而导致其无 法充分展开。在工程实践中,如果将填入泥土、碎石、混凝土等松散物料 填入未充分展开的格室,一方面会造成土工格室的侧向支撑失效,另一方 面会引起结构层产生水平方向的滑动位移,最终造成路基失稳进而破坏路 面结构。
目前,将固定土工格室固定在基础层的主要方法是锚固法,即将土工 格室张拉,在每一个格室的焊接点处钉入钢筋,再人工将物料填入土工格 室最外侧的格室内。该方法的缺点如下:(1)施工复杂、缓慢。钉入基础 层的钢筋过多且需要人工填料,使得施工缓慢、费时、费力。(2)固定精 度不足。由于没有有效的限位措施,土工格室固定后往往会出现歪斜,难 以保证土工格室的每个格室充分张拉。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工格室固定钉,该固定钉使用单侧的限位设 计,可以夹住格室的外边缘,较钢筋锚固法的固定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但 其固定的整体性与锚固法无二,依然难以做到对土工格室进行高精度的固 定,且同样需要钉入大量的固定钉,难以提高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工格室 的固定装置,使得土工格室能够精确地、高效地固定在基础层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土工格室的固定装置,包括锚杆,还包括一对定位尺和沿着铺设方 向打孔穿过土工格室的尼龙绳;
所述的一对定位尺上各自相对的一侧上竖向加工有多个对应的凹槽;
所述的锚杆顶端设置有固定扣,每个凹槽内安装有一个锚杆,通过锚杆 和固定扣将土工格室固定在基础层上;
尼龙绳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定位尺最两端的凹槽中的锚杆的固定扣上, 使得土工格室能够绷紧。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
所述的尼龙绳上还均匀安装有能够将土工格室和尼龙绳锁定在一起的 多个限位扣。
所述的限位扣包括U形框,U形框的上承台和下承台上对应加工有通 孔,限位螺栓安装在U形框的通孔中。
所述的限位螺栓上还设置有支撑卡。
所述的固定扣包括安装在锚杆顶端的端帽,端帽上设置有肋部。
所述的定位尺的宽度为100mm,定位尺的长度大于单次铺设的土工格 室的宽度。
所述的定位尺上相邻两个凹槽的间距等于土工格室的焊距。
所述的土工格室的焊距为300~90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做到对土工格室进行高精度的固定,工作效率 高,能够提高施工进度。铺设过程中土工格室在受级配碎石卸料而产生的冲 击荷载下未发生显著的侧向位移。铺筑完成后,土工格室的伸展形态整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土工格室收缩时与尼龙绳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是锚杆及固定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限位扣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土工格室,2-锚杆,3-定位尺,4-尼龙绳, 5-凹槽,6-固定扣,7-限位扣;(6-1)-端帽,(6-2)-肋部;(7-1)-U形 框,(7-2)-上承台,(7-3)-下承台,(7-4)-通孔,(7-5)-限位螺栓, (7-6)-支撑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91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