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变电站中的一体化消防安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1975.3 | 申请日: | 2016-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4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安珊珊;晋玉芳;孙建桥;张玉林;昝德承;段欣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德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A62C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变电站 中的 一体化 消防安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安全系统,尤其是一种用于变电站中的一体化 消防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变电站建筑室内主要布置大量的电气屏柜,原先分散的控制已集成为电 力板及控制卡,导致电气屏柜内发热量增加,相应发生火灾的概率也增加。 消防报警和主变灭火装置未实现远程控制和联动功能,无人值班后将无法及 时发现火灾和采灭火措施,存在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对火灾发生进 行早期探测和自动报警,并能根据火情位置及时对变电站内的消防设备、配 电、照明、广播以及电梯等装置进行联动控制,并且还具有进行灭火、排烟 与疏散人员效果的用于变电站中的一体化消防安全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变电站中的一体化消防安全 系统,包括火灾报警控制装置(1)与灭火联动装置(2),所述火灾报警控制 装置(1)包括控制器(11)、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火灾探测器(12)、声光报警 器(13)、火灾现场警铃(14)、应急广播设备(15)、火警按钮(16)、消防 栓启动按键(17)以及报警显示器(18);
所述灭火联动装置(2)包括排烟送风装置(21)与灭火装置(22),所 述控制器(11)分别与排烟送风装置(21)和灭火装置(22)相连接。
上述的用于变电站中的一体化消防安全系统,其中,所述火灾探测器(12) 包括烟雾探测器与温度探测器。
上述的用于变电站中的一体化消防安全系统,其中,所述排烟送风装置 (21)包括排烟风机与正压送风机。
上述的用于变电站中的一体化消防安全系统,其中,所述灭火装置(22) 包括消火栓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对火灾发生进行早期探测和自动报警,并能根据火情位置 及时对变电站内的消防设备、配电、照明、广播以及电梯等装置进行联动控 制,并且还具有进行灭火、排烟与疏散人员的效果,实现了消防报警和主变 灭火远程制和联动功能,满足了变电站无人值班后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图1的实施例结构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火灾报警控制装置;11-控制器;12-火灾探测器;13-声光报警器;14- 火灾现场警铃;15-应急广播设备;16-火警按钮;17-消防栓启动按键;18-报 警显示器;2-灭火联动装置;21-排烟送风装置;22-灭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火灾报警控制装置1与灭火联动装 置2。
其中,火灾报警控制装置1包括控制器11、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火灾探测 器12、声光报警器13、火灾现场警铃14、应急广播设备15、火警按钮16、 消防栓启动按键17以及报警显示器18。
其中,火灾探测器12包括烟雾探测器与温度探测器。
灭火联动装置2包括排烟送风装置21与灭火装置22,控制器11分别与 排烟送风装置21和灭火装置22相连接。
其中,排烟送风装置21包括排烟风机与正压送风机。灭火装置22包括 消火栓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器具有以下功能:
(1)火灾报警:当收到探测器、手动报警开关、消火栓开关及输入模块所 配接的设备所发来的火警信号时,均可在报警器中报警。
(2)故障报警:系统运行时控制器分时巡检,若有异常(设备故障)发出声、 光报警信号,并显示故障类型及编码等。
(3)火警优先:在故障报警或已处理火警时,若发生火警则报火警,而当 火警清除后又自动报原有的故障。
(4)时钟与火灾发生时间的记忆:系统中的时钟走时通过软件编程实现, 具有相应的存储单元,记忆事故发生时间。
(5)自检功能:为了提高报警系统的可靠性,控制器设置了检查功能,可 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模拟火警检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德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电德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19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远距离通信的便携火灾报警装置
- 下一篇:形成薄膜金属导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