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子交换柱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8784.X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1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赖庚音;张建中;陈书菊;周洪杰;漆旻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乐开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7/02 | 分类号: | B01J47/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交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纯化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离子交换柱。
背景技术
离子交换柱是指填充有离子交换树脂的细长管柱,大多为立式圆筒形结构,其两端密封,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离子交换柱的柱体通常采用玻璃、不锈钢、有机玻璃等材料制成,其内壁整体上衬有耐酸、碱的橡胶层,其内装填有按一定比例混合的阳、阴离子交换树脂,用于对流体中的离子进行交换、脱除。
在玉米深加工生产中,运用离子交换树脂可将淀粉水解液的几乎全部灰分和有机杂质除去,进而提高其纯度。在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能力达到一定限度时,就需要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来处理使其恢复原来的交换能力,即再生。
目前,传统的离子交换柱结构是底部出料端做成椭圆封头,酸碱再生后,椭圆封头处存有一部分酸碱液体,水洗时想要将这部分酸碱液完全置换出来需要耗用大量的水,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在生产规模大、离子交换柱多的企业,这部分酸碱液的耗水量是巨大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离子交换柱,以解决现有的交换柱结构设置不合理、再生时耗水量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离子交换柱,包括交换柱本体,所述交换柱本体的底部密封有平面底板,在所述平面底板的上方设置有集液器,所述集液器包括出料管和连接在所述出料管管壁上的若干集液管;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出料管的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出料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并穿出所述交换柱本体的侧壁;所述集液管垂直设置在所述出料管管体上,所述集液管的内腔与所述出料管的内腔相连通,且所述集液管与所述出料管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集液管的自由端为封闭端;在每个所述集液管上都均匀分布有若干集液孔。
各所述集液管之间相互平行,且为等间距设置,所述集液管对称分布在所述出料管的两侧,所述集液管的自由端向着所述交换柱本体的侧壁延伸,且与其保留一段距离。
在所述交换柱本体的下方设有支座。
在所述交换柱本体的顶部设有上封头,在所述上封头的下方设有进料分布器,所述进料分布器与进料管相连。
本实用新型再生时所耗用水量少,所需清洗时间短,且清洗质量高。本实用新型将交换柱本体的底端设置成平面底板,并将出料口设置在交换柱本体的底部侧壁位置上,这样可有效避免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时所用酸碱液的积聚,故而可大大减少水洗过程的用水量,同时也可避免水洗时离子交换树脂的流失。本实用新型大大简化了现有离子交换柱的底部结构,使得离子交换柱的结构更加合理、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集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交换柱本体,2、上封头,3、进料分布器,4、进料管,5、集液器,6、支座,7、出料管,8、集液管,9、集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交换柱本体1为圆柱状结构,其顶部设有弧面上封头2,其底部密封有圆形平面底板。将交换柱本体1的底部设置成平底,在进行酸碱再生后,交换柱本体1的底部不会残存酸碱液体,从而无需耗费大量的水来置换这部分酸碱液体,大大减少了用水量,同时也减少了因置换酸碱液而产生的废水量。
在交换柱本体1的内部、上封头2的下方设置有进料分布器3,在进料分布器3的中部接有进料管4,进料管4的末端延伸到交换柱本体1的外部。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料液进行纯化时,料液首先经进料管4进入进料分布器3中,进料分布器3对料液进行分布,使其均匀且缓和的流入离子交换树脂柱内,避免树脂柱偏斜的现象发生。在交换柱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支座6,支座6用于支撑整个柱体。
在交换柱本体1的内部、平面底板的上方水平设置有集液器5,用于收集纯化后的料液,集液器5由出料管7和若干集液管8组成。
出料管7位于平面底板的一条直径线上方,其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出料端,出料端的端口即为出料口,出料管7的出料端穿出交换柱本体1的侧壁并向外延伸一段距离,使出料口露在交换柱本体1的外部。
如图2所示,集液管8对称分布在出料管7的两侧,且垂直于出料管7的管体设置。集液管8的一端连接在出料管7的管壁上,且其内腔与出料管7的内腔连通;其另一端为封闭端口,该封闭端口向着交换柱本体1的侧壁延伸,但与交换柱本体1的侧壁之间留有一小段距离。在每个集液管8上都均匀分布有若干集液孔9。各集液管8之间相互平行,且任意相邻两个集液管8之间的平行间距相等。这样设置使得集液孔9分布均匀,以保证交换柱本体1内部各位置的料液均能够顺利通过集液器5排出。
纯化后的料液经集液孔9进入集液管8内,各集液管8内的料液汇入出料管7中,最后从出料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乐开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乐开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87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辅助加液器
- 下一篇:SCR脱硝催化剂端面硬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