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布式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9552.6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7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阳;杨国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智网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输电 线路 故障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运行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超/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线路数量不断增加,配电网负荷密度不断提高,电力线路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的大动脉,其安全可靠运行成为电力系统输电和配电运行管理环节的重中之重,是确保电力供应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所在,是实现我国发展智能电网初衷的重要基础。
现今的电力线路故障定位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阻抗法,一类是行波法。阻抗法由于不能消除接地故障点存在的过渡电阻等参数的影响,所以此方法的故障定位精度低且不适合长距离输电。行波法是利用行波在输电线路上以一定速度传播的特性监测故障点,它不受线路参数的影响,可以实现精确的故障定位。但是现在提出的行波测距法由于行波波速的不确定性和需要GPS同步时间的原因,都存在精度不准或者成本较高的问题。另外单端侧的行波定位法,这种模式要求必须能够精确的判断出故障的初始行波,和再次经过故障点反射后的行波,由于行波传输过程中衰减较大,使得故障点反射行波波头的辨识变得复杂从而可能导致定位失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系统,主要在电力线路中安装若干个检测装置,利用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流行波在输电线路上传播的特性,各个检测点对故障行波达到装置的时间进行监测,然后通过后台计算,找出线路故障点位置,可以消除线路参数以及行波波速未知、行波传输过程中衰减较大的影响,不需要GPS同步,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定位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布式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系统,包括分布式安装于输电线路上的多个故障检测装置和用于实时接收并分析处理故障检测信息的主控模块;所述故障检测装置包括电源模块、电流数据采集模块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从电力线路上取电,为故障检测装置供电,所述电流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输电线路上的电流状态信息,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故障检测装置与主控模块的点对点通信,传输输电线路故障信息;所述主控模块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CPU处理单元和GPRS/GSM通信模块,所述CPU处理单元分析处理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故障信息,并将处理结果通过GPRS/GSM通信模块发送给远程监控主站。
作为优选,所述电流数据采集模块采用自积分和外积分型Rogowski线圈,分别用来检测故障高频行波电流和常态电流。
作为优选,所述主控模块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多个故障检测装置进行实时通信,实现整个系统的控制,包括导线温度和电流数据的采集、行波到达时间的测定、故障点距离的计算、监测数据的汇总和与后台的通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分布式系统有效地消除线路参数以及行波波速未知、行波传输过程中衰减较大的影响,不需要GPS同步,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定位的精度。
2、主控单元实时接收各个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综合处理分析故障信息,故障定位精度更高,且系统鲁棒性高。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故障检测装置,2.主控模块,101.电源模块,102.电流数据采集模块,103.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2.CPU处理单元,203.GPRS/GSM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智网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智网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95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电网线路故障识别装置
- 下一篇:电动汽车充电连接确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