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热两用温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4581.1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1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凌开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曼斯特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赖开慧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热 两用 温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冷热两用温控机。
背景技术
为在工业上实现冷却和加热循环用水,市面上常用的设备为冷热两用温控机,又称冷热两用循环机,其可根据生产所需提供冷却循环水给设备冷却或提供热水升温,工作原理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在蒸发器里面与周围水进行热交换蒸发器吸收水的热量,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蒸发过程中冷媒温度不变,低温低压气态的冷媒进入到压缩机,经压缩机压缩,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然后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里与室内的介质进行热交换,高温高压的气态的部份热量被介质吸收,介质温度升高,冷媒放热冷凝器变成高温高压液态,冷凝器过程温度不变,然后进入膨胀阀进行节流,节流是迅速降温的过程,冷媒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此过程后的冷媒再进入到蒸发器进行换热蒸发,从而实现制冷系统的整个过程,这种循环是连续进行的,水才得以连续不断的制冷。
通常市面上的冷热两用温控机一般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出口端连接的风冷冷凝器以及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的蒸发器,所述风冷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连接有节流装置,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轴流风机。
而采用的冷凝器常为翅片式冷凝器,其包括U型的冷凝管以及穿设在冷凝管上的多个翅片,通过风扇来进行换热,以达到冷凝效果。在工作时,利用风扇旋转使冷凝器内产生一定负压,外部空气不断穿过冷凝管上的翅片之间,产生热交换,使冷凝管中的冷媒冷却,而热交换后的空气由风扇排出至外界。进入冷凝器内的空气与冷凝管的接触时间较短,为了提高换热效果,通常需制造更大的冷凝器,这无疑增加了整机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冷热两用温控机上翅片式冷凝器换热效果不佳、整体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热两用温控机,包括安装在内部的风冷式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上端安装有轴流风机,外壳的两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冷凝盘管,所述冷凝盘管呈“V”型结构,其开口朝向外壳的顶面,所述冷凝盘管设有呈阶梯状的翅片。
优选的,所述冷凝盘管包括平行穿设在所述翅片上的第一冷凝管组、第二冷凝管组、第三冷凝管组,所述第一冷凝管组与第二冷凝管组之间的间隔大于所述第二冷凝管组与第三冷凝管组之间的间隔。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冷却填料。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冷凝盘管结构上的改进,增加了外部空气在冷凝盘管上的流动时间,使得换热效果更加充分,无需将整机做大,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强了冷凝效果,同时可以在外壳的两侧进风口处增设冷却填料,通过人工或设置加水装置的方法,使外界空气在进入冷凝盘管之前预先进行冷却,对于外界温度环境较高时,缓解了冷凝器的承载压力,提高了其效能,更降低了整机生产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冷凝盘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外壳1、轴流风机11、进风口12、冷却填料13、冷凝盘管2、翅片21、冷凝管组22、冷凝管组23、冷凝管组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冷热两用温控机,包括有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有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出口端连接的风冷冷凝器以及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的蒸发器,所述风冷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连接有节流装置,所述冷凝器包括有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上端的两个轴流风机11,外壳1的两侧设置有进风口12,所述外壳1内安装有冷凝盘管2,所述冷凝盘管2呈“V”型结构,其开口朝向外壳1的顶面,所述冷凝盘管2上穿设有呈阶梯状的翅片21,所述冷凝盘管2包括平行穿设在所述翅片上的冷凝管组22、冷凝管组23、冷凝管组24,使进入所述冷凝盘管2的外界空气对冷媒进行双层换热,所述冷凝管组22与冷凝管组23之间的间隔大于所述冷凝管组23与冷凝管组24之间的间隔,这种设计使得进入所述冷凝盘管2的空气在冷凝管组22与冷凝管组23之间的时间加长,这层换热的冷凝效果更为充分,并通过缩短冷凝管组23与冷凝管组24之间的间隔,减少第二层换热的时间,保持了整机的进风量;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进风口12处安装有冷却填料13,可在外壳1内增设加水装置,对所述冷却填料13进行喷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曼斯特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泉州曼斯特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45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回收多联机外机系统
- 下一篇:换热器及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