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电厂循环冷却水慢速脱碳-纳滤联合软化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5016.7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8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娟;申建汛;胡大龙;陈景硕;王正江;王璟;许臻;黄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10003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电厂 循环 冷却水 慢速 脱碳 联合 软化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慢速脱碳-纳滤联合软化处理系统,具体涉及 一种火电厂循环冷却水慢速脱碳-纳滤联合软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火电厂要求按全厂废水“零排放”设计,一方面 节约水资源,获得良好的用水指标;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越来越注重对 水资源的环境保护,在某些特定的区域,不允许电厂设排水口。随着环 保压力增大,火电厂实施废水零排放已成大势所趋。其中,循环水排污 水占循环冷却型火电厂废水总量70%以上,对其进行处理回用是实现火 电厂废水零排放的关键。
循环水排污水中Ca2+、SO42-、HCO3-、Ba2+、Sr2+和硅等结垢性离子 含量偏高,属于易结垢性水质;此外,循环水排污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 特别是对于采用城市中水为循环水水源的火电厂,循环水有机物浓度高, 且可生化性差。这主要是由于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已经通过污水处理厂 的生物处理工艺予以去除,残余有机物难以被生物降解。循环水排污水 中有机物还有一部分来自循环水系统运行过程中投加的水质稳定剂,为 化学合成药品,也很难被生物降解。因此,生物法不适合于降解循环水 排污水中有机物。
而且,循环冷却水中含有的磷系阻垢剂对铁、钙、镁和铝等高价离 子的络合作用不利于混凝过程矾花的形成,导致混凝澄清处理效果差。 目前,大多数电厂将循环水经混凝澄清处理后,直接作为反渗透系统进 水,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机械加速澄清池“翻池”现象、超滤污堵 严重、保安过滤器滤芯更换频繁以及反渗透清洗频繁等问题。因此,需 要探索合适的循环冷却水软化处理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火电 厂循环冷却水慢速脱碳-纳滤联合软化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循环水冷 却水进行处理,并且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电厂循环冷却水慢速脱碳- 纳滤联合软化处理系统包括循环水冷却塔、原水池、脱硫吸收塔、纳滤 系统及慢速脱碳系统;
所述慢速脱碳系统包括凝聚池、絮凝池、高效澄清池、凝聚剂储罐、 石灰乳储罐及助凝剂储罐;
所述循环水冷却塔的循环水排污水出口与原水池的入水口相连通, 原水池的出水口与凝聚池的进水口相连通,凝聚池的出水口与絮凝池底 部的导流筒相连通,絮凝池的出水口与高效澄清池的入水口相连通,高 效澄清池底部的排泥口与絮凝池底部的导流筒及脱硫吸收塔的入口相连 通,其中,凝聚剂储罐的出口与凝聚池的凝聚剂入口相连通,石灰乳储 罐的出口和助凝剂储罐的出口与絮凝池底部的导流筒相连通;
高效澄清池的出水口与纳滤系统的入水口相连通,纳滤系统的产水 出口与循环水冷却塔的入水口相连通,纳滤系统的浓水出口与脱硫吸收 塔的入口相连通,纳滤系统的低压冲洗废水出口与原水池的入水口相连 通。
所述纳滤系统包括保安过滤器、阻垢剂加药系统、纳滤膜组件、低 压冲洗系统、化学清洗系统、低压冲洗水回收系统及纳滤浓水箱;
高效澄清池的出水口与保安过滤器的入口相连通,保安过滤器的出 口及阻垢剂加药系统的出口均与纳滤膜组件的入口相连通,纳滤膜组件 的产水出口与循环水冷却塔的入口相连通,纳滤膜组件浓水出口经纳滤 浓水箱与脱硫吸收塔的入口相连通;
低压冲洗系统的出口及化学清洗系统的出口与纳滤膜组件的入口相 连通,纳滤膜组件的低压冲洗废水出口经低压冲洗水回收系统与原水池 的入口相连通。
所述纳滤系统还包括纳滤产水箱,纳滤膜组件的产水出口与纳滤产 水箱的入水口相连通,纳滤产水箱的出水口与循环水冷却塔的入水口、 低压冲洗系统的入水口及化学清洗系统的入水口相连通。
纳滤产水箱的出水口与循环水冷却塔的入水口通过提升泵相连通。
高效澄清池底部的排泥口与絮凝池底部的导流筒通过污泥回流泵相 连通。
高效澄清池底部的排泥口与脱硫吸收塔的入口通过污泥输送泵相连 通。
高效澄清池与保安过滤器之间依次通过清水池及供水泵相连通。
保安过滤器的出口与阻垢剂加药系统的出口通过高压泵与纳滤膜组 件的入口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50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蔬菜种植盆搬运机械臂
- 下一篇:一种可变速搬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