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支架桩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5662.3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6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姚李龙;高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东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27/14;E02D27/16;E02D2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宋西磊 |
地址: | 716000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长乐***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架 桩基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支架桩基础。
背景技术
在光伏电站设计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光伏组件支架基础的设计,当光伏 支架设置在石质陡坡上时,大型设备无法运输上去,只有靠人工进行基础施 工,人工在岩石上开挖极其困难,还存在滑坡的风险,又无法使用大型桩基 设备,基础施工时大量的混凝土及模板也无法运输上去,这时施工会陷入无 法进行的局面。为此,急需一种施工方便且耗费材料较少的基础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光伏支架桩基础,在解决 石质陡坡上基础无法施工问题的同时,不仅不增加建设成本,反而降低了工 程的建设成本。同时使得基础工程量减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光伏支架桩基础,包括桩基承台和锚入地基岩石的细石混凝土桩; 桩基承台下部设置有两根与其一体成型的细石混凝土桩。
所述的细石混凝土桩为粒径不大于15mm的细石混凝土桩。
所述的细石混凝土桩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制成,细石混凝土桩内用钢筋 做岩石锚杆伸入桩基承台内固定。
所述的桩基承台上部竖向双排布置光伏支架柱,光伏支架柱前后柱间距 不大于2m。
所述的桩基承台的上端面为斜面,其整体形状为直角梯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解决了石质陡坡上基础无法施工的问 题,使得能在石质陡坡上进行基础施工。第二,使用小直径细石混凝土桩, 因而桩基混凝土量大大减小,基础工程量减小,本实用新型在解决石质陡坡 上基础无法施工问题的同时大大节约了工程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基础立剖面图;
图2是基础平面图;
图3是支架及基础立面示意图;
图中:1为桩基承台;2为细石混凝土桩;3为钢筋;4为光伏支架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 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参见图1至图3,一种光伏支架桩基础,包括桩基承台1和锚入地基岩 石的小直径细石混凝土桩2,两根细石混凝土桩与桩基承台共同形成支撑系 统;桩基承台1下部设置有两根与其一体成型的细石混凝土桩2。
具体的,所述的细石混凝土桩2为粒径不大于15mm的细石混凝土桩; 两根小直径细石混凝土桩2均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制成,两根小直径细石混 凝土桩2内用钢筋3做岩石锚杆伸入桩基承台2内固定。所述的桩基承台2 上部竖向双排布置光伏支架柱4,光伏支架柱前后柱间距不大于2m。所述的 桩基承台1的上端面为斜面,其整体形状为直角梯形。
本实用新型一般适用于光伏组件竖向双排布置,前后柱间距不大于2m, 因为若前后柱间距过大时,势必需要增加桩基长度或增加桩基数量,增加桩 基长度会使施工难度增加,增加桩基数量会使工程量增加,使该新型效果降 低。
桩基承台1上部一般连接光伏支架柱,支架柱下部主要在风荷载的影响 下有向上的拉力和弯矩及剪力,为了抵抗拉力桩基承台1下部采用两根小直 径细石混凝土桩2抗拔,为了抵抗弯矩及剪力支架柱下采用桩基承台1抗剪 和抗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解决了石质陡坡上基础无法施工的问 题,使得能在石质陡坡上进行基础施工。第二,使用小直径细石混凝土桩, 因而桩基混凝土量大大减小,基础工程量减小,本实用新型在解决石质陡坡 上基础无法施工问题的同时大大节约了工程建设成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 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 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 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 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 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东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东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56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景观挡墙
- 下一篇:离散流处理模型下批次间隔大小的动态设置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