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客车后风挡玻璃外框固定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7972.9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6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盛建强;候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晨盛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18 | 分类号: | B60J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车 风挡 玻璃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后风挡玻璃外框固定架,属于汽车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乘坐9人以上(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一般具有方形车厢,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商用车,这类车型主要用于公共交通和团体运输使用。客车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有铰接的,也有牵引挂车型的。有两门、单门式,或备有行李舱。多数客车采用柴油机驱动,目前也有纯电动车,全金属车身。按照乘车人数计算所耗用的能源和所占的道路面积,公共交通车辆要比个人车辆经济,这是许多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客车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世界范围而言,轿车制造和普及比较广泛,因此作为公共交通主体的客车制造业,无论是从设计理念还是设计技术,都表现出相当成熟,欧洲的客车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居世界首位。中国客车业的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客车的后风挡玻璃位于客车的后端,由后风挡玻璃外框固定架固定支承,由于其空腔面积大,在碰撞时极易发生变形,对于后排乘客造成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客车后风挡玻璃外框固定架,支撑安全可靠,强度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客车后风挡玻璃外框固定架,包括上横梁、两根平行设置的下横梁、两根平行设置的前支撑梁和两根平行设置的后支撑梁;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平行设置,前支撑梁与上横梁和下横梁垂直设置;所述上横梁的两端设置有上横梁弧形段,上横梁的中部为上横梁直杆段;所述上横梁弧形段顶端在垂直距离上每隔25mm其水平距离相差40mm,延续的垂直高度为400mm;所述上横梁弧形段中部在垂直距离上每隔100mm其水平距离相差2.5mm,延续的垂直高度为1100mm;所述后支撑梁的上部为后支撑梁弧形段,下部为后支撑梁直杆段;所述后支撑梁弧形段的上端在垂直距离上每隔50mm其水平距离相差127mm,延续的垂直高度为100mm;所述后支撑梁弧形段的中部在垂直距离上每隔50mm其水平距离相差25mm,延续的垂直高度为150mm;所述后支撑梁弧形段的下部在垂直距离上每隔50mm其水平距离相差13mm,延续的垂直高度为150mm;所述两根下横梁之间设置有总支撑杆。
优化的,上述客车后风挡玻璃外框固定架,所述上横梁为边长30mm的方管,壁厚为3.5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将后风挡玻璃外框固定架分为上横梁、下横梁、前支撑梁和后支撑梁,方便组装,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整个框体重量较大带来的装配不便。上横梁、下横梁、前支撑梁和后支撑梁通过3D建模的方式进行模拟,在碰撞实验中,将其设计为弧形与直线型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其弧度经过计算得出最佳弧形配置,增强了支撑组件的整体强度,在碰撞中,降低变形,提高强度,增加了客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上横梁、2为下横梁、3为前支撑梁、4为后支撑梁、5为上横梁弧形段、6为上横梁直杆段、7为后支撑梁弧形段、8为后支撑梁直杆段、9为总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客车后风挡玻璃外框固定架,包括上横梁、两根平行设置的下横梁、两根平行设置的前支撑梁和两根平行设置的后支撑梁;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平行设置,前支撑梁与上横梁和下横梁垂直设置;所述上横梁的两端设置有上横梁弧形段,上横梁的中部为上横梁直杆段;所述上横梁弧形段顶端在垂直距离上每隔25mm其水平距离相差40mm,延续的垂直高度为400mm;所述上横梁弧形段中部在垂直距离上每隔100mm其水平距离相差2.5mm,延续的垂直高度为1100mm;所述后支撑梁的上部为后支撑梁弧形段,下部为后支撑梁直杆段;所述后支撑梁弧形段的上端在垂直距离上每隔50mm其水平距离相差127mm,延续的垂直高度为100mm;所述后支撑梁弧形段的中部在垂直距离上每隔50mm其水平距离相差25mm,延续的垂直高度为150mm;所述后支撑梁弧形段的下部在垂直距离上每隔50mm其水平距离相差13mm,延续的垂直高度为150mm;所述两根下横梁之间设置有总支撑杆。所述上横梁为边长30mm的方管,壁厚为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晨盛汽车附件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晨盛汽车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79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圆弧形风道舱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