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居民生活污水及浮泥渣去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58194.5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8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梁峙;梁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18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居民生活 污水 浮泥 去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居民生活污水及浮泥渣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家环保投资的增加,污水处理厂尤其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和《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1年我国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只有87座、1995年141座、2001年452座,2007年增加到883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量也从2001年的42亿吨/年增加到2007年的152.3亿吨/年,污水处理量增加了2.6倍,污水处理率也从18.5%上升到了49.1%。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污水处理量和处理率上升的同时,污水厂污泥伴生的环境问题便日渐突出。通常情况下,污水厂污泥产量约占污水处理总量的0.3%~0.5%(含水率97%计),如进行深度处理,其产量还可能增加0.5~1.0倍。按照每万吨污水产生干污泥1.5~2.0吨计,2007年全国城镇生活污水产生的污泥约228~304万吨(干),折合含水率80%的污泥1142~1523万吨,折合含水率97%污泥将达到7617~10158万吨。如何经济、有效、安全地处理和处置这些污水厂产生的大量污泥,已成为我国污水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而且,这一难题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更加突出,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受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水平和认识程度的限制,再加上高昂的污泥处理处置建设和运行成本(占污水厂总投资50%~70%、占总运行费用30%(填埋)~60%(焚烧)),使得污泥的处理处置始终未得到足够重视。到目前为止,我国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中,有污泥稳定处理设施的还不到25%,处理工艺和配套设施完善的还不到10%。以至于2004年《清华水业技术绿皮书》第一次高峰论坛提出“污泥问题必将成为中国下一阶段重要的环境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新难点、新挑战。为了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进步,避免二次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泥资源化利用,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保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建城[2009]23号),明确规定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现阶段污泥处理处置的首要目标是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然后才是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污泥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从国家技术政策的角度统一了认识。关于污水厂污泥处理程度的要求,早在2002年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就有了明确规定:采用厌氧或好氧消化技术进行污泥稳定化处理时,有机物降解率>40%;采用好氧堆肥处理时,有机物降解率>50%,含水率<65%;当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时,脱水污泥含水率<80%。然而,在标准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污泥稳定化指标的测试手段,使有机物降解率等稳定化控制指标形同虚设。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虽然有标准不严谨的因素存在,但更多的却是经济因素起了决定作用。因为机械脱水使污泥含水率达到80%的要求时,折合为每吨污水的处理成本只有约0.0023~0.0045元,相当于污水处理成本的0.46%~0.92%。2007年,建设部再次颁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CJ247-2007)标准,在强制性要求污泥含水率必须<80%的同时,还对粪大肠菌群值、细菌总数指标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显然,要同时满足污泥含水率、有机物降解率以及生物学指标的要求,污水厂污泥除了经历浓缩、调理和脱水等常规污泥处理工艺外,还需要增加消化处理等环节。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污泥处理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增加将成为必然。现有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均采用传统工艺,该处理方法具有工艺流程长,控制复杂,占地大,处理成本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居民生活污水及浮泥渣去除装置,包括:浮油分离器1,初沉池2,回流系统3,生化反应池4,二沉池5,控制器6;位于上部的回流系统3,回流系统3的一端与初沉池2连接,回流系统3的另一端与二沉池5连接,初沉池2与二沉池5之间设有生化反应池4,初沉池2、生化反应池4、二沉池5三者贯通,初沉池2的一侧设有浮油分离器1,浮油分离器1与初沉池2相互连通,浮油分离器1与控制器6导线连接,浮油分离器1与控制器6导线连接,初沉池2与控制器6导线连接,回流系统3与控制器6导线连接,生化反应池4与控制器6导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581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玻璃钢化双室炉
- 下一篇:超声波清洗机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