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舰载机弹性尾钩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1500.0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7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于西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西龙 |
主分类号: | B64F1/02 | 分类号: | B64F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舰载 弹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舰载机着舰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舰载机弹性尾钩。
背景技术
拦截索是航空母舰上的降落设备,也是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的一个重要装置。用于舰载 机尾钩挂上,保证舰载机安全降落。拦截索一般布置在飞行甲板后部,共有四条拦截索,降 落的飞行员必须让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他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他挂上前两 条,那么他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他挂上最后一条,那么他的下降角度太陡。
在着舰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才可以保证舰载机尾钩钩住一条拦截索。 通常情况时,飞机压的很低,着舰时尾钩会重重的砸到甲板上,飞机因受力会发生弹跳,对 尾钩和甲板均造成不同程度地损伤,缩短尾钩的使用寿命;如果飞机着舰时高度过高,尾钩 则会高于拦截索,不能成功钩住拦截索降低着舰成功率。在天气恶劣、风浪较大时,着舰成 功率更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舰载机弹性尾钩,在飞机着舰时避免发生弹跳,防止对 尾钩和甲板造成损伤,延长尾钩使用寿命,提高飞机着舰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舰载机弹性尾钩,包括尾钩和横梁, 所述横梁的一端与斜杆一的中部通过转轴三连接,横梁的另一端通过销子与舰载机固定连接, 销子内侧的横梁上设有转轴二,减震器通过转轴二连接于横梁上,减震器的另一端与斜杆二 连接,斜杆二与斜杆一的顶部通过转轴一活动连接,尾钩通过可拆卸的销轴固定于斜杆一的 底端,尾钩的下方设有滚轮,斜杆一的上部设有挂杆,挂杆下方的横梁上设有弹性立柱,弹 性立柱的顶部设有挂钩,斜杆一下压后挂杆挂于弹性立柱的挂钩上。
具体地,所述斜杆一上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低于挂杆位置。
具体地,所述挂杆水平设置于斜杆一的内侧。
具体地,所述弹性立柱的顶部设有解锁线。
具体地,所述弹性立柱的底部通过转轴固定于横梁上,转轴上套设有弹簧。
具体地,所述弹簧为扭力弹簧。
具体地,所述尾钩开口处与斜杆一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具体地,所述滚轮有两个,两个滚轮为前后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舰载机弹性尾钩的减震器及转轴使斜杆一可 以下压,下压后挂杆挂于横梁的挂钩上将斜杆一固定,尾钩通过滚轮与甲板接触向前滑行, 避免舰载机着舰时发生弹跳,实现舰载机软着舰,对尾钩和甲板均无损伤,延长尾钩的使用 寿命,提高着舰的稳定性,且能有效保证拦截索进入尾钩开口内,大大提高舰载机着舰的成 功率。另外可拆卸销轴方便更换尾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挂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图。
图中,1、横梁,2、减震器,3、尾钩,4、滚轮,5、斜杆一,6、挂杆,7、解锁线,8、 弹性立柱,9、挂钩,10、斜杆二,11、折弯部,12、转轴一,13、销轴,14、弹簧,15、转 轴二,16、转轴三,17、销子。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舰载机弹性尾钩,包括尾钩3和横梁1,所述横梁1的一端与斜杆一5 的中部通过转轴三16连接,横梁1的另一端通过销子17与舰载机固定连接,销子17内侧的 横梁1上设有转轴二15,减震器2通过转轴二15连接于横梁1上,减震器2的另一端与斜 杆二10连接,斜杆二10与斜杆一5的顶部通过转轴一12活动连接,尾钩3通过可拆卸的销 轴13固定于斜杆一5的底端,尾钩3的下方设有滚轮4,斜杆一5的上部设有挂杆6,挂杆 6下方的横梁1上设有弹性立柱8,弹性立柱8的顶部设有挂钩9,斜杆一5下压后挂杆6挂 于弹性立柱8的挂钩9上。
具体地,所述斜杆一5上设有折弯部11,所述折弯部11低于挂杆6位置。
具体地,所述挂杆6水平设置于斜杆一5的内侧。
具体地,所述弹性立柱8的顶部设有解锁线7。
具体地,所述弹性立柱8的底部通过转轴固定于横梁1上,转轴上套设有弹簧14。
具体地,所述弹簧14为扭力弹簧。
具体地,所述尾钩3开口处与斜杆一5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西龙,未经于西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1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