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维PoP堆叠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3680.6 | 申请日: | 2016-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6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夏国峰;尤显平;葛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学院;夏国峰 |
主分类号: | H01L23/52 | 分类号: | H01L23/52;H01L2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4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pop 堆叠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电子封装技术以及三维集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维PoP封装技术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封装产品向高密度、多功能、低功耗、小型化方向的不断发展,采用三维集成技术的系统级封装(SysteminPackage,SiP)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有成熟的三维集成技术主要为堆叠封装(PackageonPackage,PoP)。在PoP封装中,上封装通过焊球作为互联结构实现与下封装,以及外部环境的三维导通。由于上、下封装结构的差异,导致制造工艺过程中封装翘曲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焊球互联结构的可靠性。另外,由于焊球互联结构的存在,PoP封装的高度无法进一步的降低,难以满足小型化的要求。
因此,仍然需要新的封装结构和制造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三维PoP封装技术提出一种封装结构和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PoP封装技术所存在的封装密度和成本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三维PoP堆叠封装结构,包括PoP封装的第一封装体(下封装体)和第二封装体(上封装体)。三维PoP堆叠封装通过上、下封装堆叠形成,其中下封装为塑封型BGA、CSP封装等表面贴装型封装,上封装为至少具有一个插针的PGA封装等插装型封装。上封装的插针完全插入下封装的塑封材料中,并与下封装基板上表面的焊料凸点形成互联。
利用该结构,上封装的插针完全插入下封装的塑封材料中,并与下封装基板上的焊料凸点形成互联,从而实现上封装与下封装体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互联。由于上、下封装之间无需传统形式的焊球互联结构,而是直接通过插针实现互联,不仅提高了封装的热-机械可靠性,而且还降低了封装的整体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焊料凸点为Sn、SnAg、SnCu、SnAgCu、SnIn、SnBi等钎焊料或焊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封装的插针的高度小于塑封材料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塑封材料为环氧树脂塑封料、下填料等绝缘材料。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维PoP堆叠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基板上表面通过贴片或者倒装上芯贴装芯片。
步骤2:在基板上表面制作形成焊料凸点。
步骤3:准备至少具有一个插针的PGA封装等插装型封装,作为PoP堆叠封装的上封装。
步骤4:上封装的插针与所述焊料凸点进行回流焊接形成互联。
步骤5:采用塑封材料进行包覆密封。
步骤6:在基板下表面制作焊球,回流后形成三维PoP堆叠封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焊料凸点通过植球工艺制作,或者采用电镀、钎料膏印刷或者液态金属填充等方法并经过回流工艺制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基板上表面通过引线键合方式贴装芯片的示意图。
图2是在基板上表面制作形成焊料凸点的示意图。
图3是准备三维PoP堆叠封装的上封装的示意图。
图4是上封装的插针与焊料凸点进行回流焊接形成互联的示意图。
图5是采用塑封材料进行包覆密封的示意图。
图6是三维PoP堆叠封装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绘制的三维PoP堆叠封装的示意图。三维PoP堆叠封装通过上、下封装堆叠形成。在本实用新型中,上、下封装中芯片的数量不限,芯片的配置方式不限,可以为引线键合方式,也可以为倒装上芯方式,或者为两者的混合模式。本实施例中,上、下封装均采用引线键合方式。三维PoP堆叠封装的下封装包含基板1、芯片2、粘贴材料3、金属导线4、焊料凸点5、塑封料6和焊球7。三维PoP堆叠封装的上封装包含基板21、芯片23、粘贴材料22、金属导线24、塑封料25和插针26。上封装的插针26完全插入下封装的塑封材料6中,并与下封装基板1上表面的焊料凸点5形成互联,从而实现上封装与下封装体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互联。
下面将以图6所述实施例的三维PoP堆叠封装结构为例,以图1至图6来详细说明三维PoP堆叠封装结构的制造流程。
步骤1:在基板上表面通过引线键合或者倒装上芯方式贴装芯片,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学院;夏国峰,未经重庆三峡学院;夏国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36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硅光电二极管
- 下一篇:CMOS驱动器晶圆级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