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数据中心数据传输线排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5000.4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3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邓练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大横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0 | 分类号: | H01R13/6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诺正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6 | 代理人: | 邹蓝;沈艳尼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中心 数据 传输线 排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排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大数据中心数据传输线排 线系统。
背景技术
大数据中心的基础建设技术中,最为复杂的项目是对数据传输线的设计, 由于大数据中心的基础建设中数据传输线量大,排线复杂,因此需要花费非 常多的时间用在理线,插线,捆扎线缆上;另外当大数据中心建成后,如果 其中的线缆出现异常需要进行维护的时候,需要将成捆的线缆拆开逐个查找 线路,耗时较多,依然有可能出现布线的混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布线简单易维护的大数据中心 数据传输线排线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大数据中心数据传输线排线系统包括用于理线的排线 夹,所述排线夹包括:
上夹板;
下夹板,通过螺杆与所述上夹板固定,所述下夹板用于与所述上夹板配合 夹紧排线;
所述上夹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下夹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卡 槽,所述上夹板拧紧在所述下夹板上时,排线夹紧在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 卡槽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卡槽具有多个,所述第二卡槽具有多个,且所述第二卡槽 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卡槽的数量相同。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卡槽上刻有编号。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夹板及下夹板将线缆加紧,可以根据线缆的粗细适当的 安排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的密度以及深度,从而达到卡紧线缆的目的;当需要 对其中某条线缆维护时,松开螺杆,将对应的线缆抽出即可,并不影响其他线 缆的使用;本实用新型,理线方便,维护简单,不会出现插错线头或布线混乱 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数据中心数据传输线排线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排线夹;10、上夹板;101、第一卡槽;20、下夹板;201、第二卡 槽;30、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 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大数据中心数据传输线排线系统包括用于理线的排线夹100, 所述排线夹100包括:上夹板10、下夹板20。
所述下夹板20通过螺杆30与所述上夹板10固定,所述下夹板20用于与所述 上夹板10配合夹紧排线。
所述上夹板10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卡槽101,所述下夹板20的上表面设置 有第二卡槽201,所述上夹板10拧紧在所述下夹板20上时,排线夹紧在所述第 一卡槽101与所述第二卡槽201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槽101与所述第二卡槽201的深度以刚好适合 所述线缆卡入为最佳。
其中,所述第一卡槽101具有多个,所述第二卡槽201具有多个,且所述第 二卡槽20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卡槽101的数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槽101与所述第二卡槽201的个数一般以 20~40个为佳,当线缆数量过多时,可以用多个排线夹。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卡槽101上刻有编号。在对线缆进行维护时,可以通 过编号查找需要相对应的线缆。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 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大横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大横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50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插头
- 下一篇:一种防水防尘的耳机插孔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