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补胎胶水罐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5275.8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3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何力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余交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53/02 | 分类号: | B65D53/02;B65D51/24;B65D51/16;B65D47/06;B29C73/02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补胎 胶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维修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补胎胶水 罐。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过程中,当出现轮胎扎孔破损时,通常会采用备胎更换 受损的轮胎,这样更换备胎时间长,作业强度高,且如果在高速公路 或者道路狭窄拥挤处更换,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快速 补胎工具应运而生,且快速普及。在欧洲已经有超过30%的车辆,直 接采用快速补胎工具代替备胎。
快速补胎工具的原理简单,通过一个打气泵和一罐补胎胶相结 合,达到快速维修破损轮胎的功能。打气泵从汽车的点烟器取电,平 时可以给轮胎充气、补气至额定压力。当维修轮胎时,与补胎胶罐相 连,先通过气压将补胎胶注入破损的轮胎,然后再给破损的轮胎充气 至额定压力,保证胶水及时修补破孔,并正常行驶。对快速补胎工具 的工作原理分析,要求胶水罐体首先必须是一个密闭的容器,可以以 各种方式灵活的放置在汽车中。同时确保一定的使用年限中,胶水不 会溢出、泄露、蒸发。其次,补胎胶罐体上必须同时存在一个进气口 和一个出胶口。进气口是一个单向通道,正常情况下是密闭。当与打 气泵相连后,在一定的开启压力作用下,进气口打开。出胶口同样也 是一个单向通道,正常情况下也是密闭。当气压通过进气口进入罐体 内,胶水会在压力作用下打开出胶口,胶水从出胶口流出。
现有的快速补胎胶水罐集成度较低,导致结构较为复杂,且充气 时存在背压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供一 种快速补胎胶水罐,在盖体中集成了两个互相独立的通道,通过两个 密封圈可以确保罐体在正常状态下处于密封状态,可以满足-40℃至 80℃温度范围内胶水充注的使用,且充注时背压小。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补胎胶水罐,包 括:密封配合连接的盖体和罐体;所述盖体具有相互独立的进气通道 和充胶通道,以及与进气通道相通的进气口和与充胶通道相通的出胶 口;进气通道设置有密封圈盖板和充气密封圈,充胶通道设置有充胶 密封圈,所述充胶密封圈套在所述密封圈盖板的顶杆的底部,将该充 胶通道封闭;当向所述进气口充气时,气流推动所述充气密封圈上移, 在所述充气密封圈上移抵住所述密封圈盖板后,进气通道被打开,气 流将推动所述充胶密封圈下移,打开充胶通道,使得胶水从所述出胶 口流出。
其中,在上述的快速补胎胶水罐中,所述进气通道的底部设置有 多个错开布置的凸台,用于定位所述充气密封圈,所述充气密封圈置 于多个所述凸台所形成的腔体内,并与进气通道配合使得该进气通道 处于密封状态。
其中,在上述的快速补胎胶水罐中,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固定顶柱, 所述密封圈盖板安装于所述固定顶柱上。
其中,在上述的快速补胎胶水罐中,所述盖体通过罐体密封圈与 所述罐体密封配合。
其中,在上述的快速补胎胶水罐中,所述进气通道通过进气倒角、 进气槽与所述罐体相通,所述充气密封圈与进气倒角、进气槽相配接。
其中,在上述的快速补胎胶水罐中,所述出胶口连接有带有胶管 接头的补胶软管。
其中,在上述的快速补胎胶水罐中,所述进气口为螺纹接口,可 与打气泵连接。
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快速补胎胶水罐,在盖体中 集成了两个互相独立的通道,通过两个密封圈可以确保罐体在正常状 态下处于密封状态,而在充胶时自动打开盖体内的密封结构,使得本 快速补胎胶水罐集成度高,结构简单,且充气时背压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速补胎胶水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速补胎胶水罐充胶时的作用 示意图;
其中:1为盖体;2为罐体;3为进气口;4为出胶口;5为密封 圈盖板;6为充气密封圈;7为充胶密封圈;8为凸台;9为固定顶柱; 10为罐体密封圈;11为胶管接头;12为补胶软管;13为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余交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余交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52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扁平类纸箱的护角结构
- 下一篇:一种杯盖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