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过热安全保护的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5781.7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9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许诚义;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诚义 |
主分类号: | H01G2/18 | 分类号: | H01G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19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过热 安全 保护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过热安全保护的电容器。
背景技术
现今国家不断建设新的发电厂及发电设备,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发电厂普遍建设在远离城市甚至远离大陆的海面上,输电线路相应增长,从而造成线损增加,使一部分电能转换为热能损耗掉。在实际使用时,通常在输电线路上并联电容器以达到降低能量损耗的目的。
在实际使用时,经常会由于输电线路中大电流造成电容器内部芯子及导线发热,使电容器芯子耐压能力降低,导致电容器频繁自愈造成电容器容量下降甚至电容器损坏。为了避免电容器出现发热发烫的问题,为此技术人员设计了带有防爆线的电容器,能动作形成开路状态及时防爆,保证电容器从电路中断开,从而保证整体电容器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现有的电容器内部设置防爆线,电容器在击穿的状态下,首先内部产生大量气体,将壳盖向外顶起,造成防爆线被拉断,使其防爆机构动作形成开路状态,从而保证电容器使用的安全性,电容器内部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气体体积会膨胀放大,导致外表看电容器就是爆裂状态。不利于电容器的继续使用,大大降低了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不能实现电容器的继续使用,也不具有报警功能,无法实现快速准确检查所发生故障的电容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过热安全保护的电容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过热安全保护的电容器,包括外壳、过热保护开关、蜂鸣器和芯包,所述芯包固定在外壳内,芯包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通孔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保护芯片,芯包上端通过引线连接负极接线端子,芯包底部通过引线连接正极接线端子,正极接线端子连接的引线上串联有过热保护开关,过热保护开关两端并联有电阻、报警灯和蜂鸣器,过热保护开关连接保护芯片,外壳上端面上设置有复位按钮,复位按钮连接过热保护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芯片设置在外壳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阻、报警灯与蜂鸣器串联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阻、报警灯和蜂鸣器设置在外壳上端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一种具有过热安全保护的电容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对芯包温度的探测并在温度过高时自动断开,报警效果明显,可以避免电容器发生损坏或其他危险,提高了电容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避免传统电容器因温度过热保险丝熔断,导致电容器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操作人员通过复位按钮使过热保护开关闭合,电容器能够继续正常工作,大大提高了电容器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中:1-温度传感器、2-外壳、3-保护芯片、4-负极接线端子、5-复位按钮、6-过热保护开关、7-正极接线端子、8-电阻、9-报警灯、10-蜂鸣器、11-芯包、1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过热安全保护的电容器,包括外壳2、过热保护开关6、蜂鸣器10和芯包11,所述芯包11固定在外壳2内,芯包11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12,通孔12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温度传感器1通过导线连接保护芯片3,保护芯片3设置在外壳2顶部,芯包11上端通过引线连接负极接线端子4,芯包11底部通过引线连接正极接线端子7,正极接线端子7连接的引线上串联有过热保护开关6,过热保护开关6两端并联有电阻8、报警灯9和蜂鸣器10,所述电阻8、报警灯9与蜂鸣器10串联连接,电阻8、报警灯9和蜂鸣器10设置在外壳2上端面,过热保护开关6连接保护芯片3,外壳2上端面上设置有复位按钮5,复位按钮5连接过热保护开关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诚义,未经许诚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57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层片式陶瓷电容器
- 下一篇:一种高安全性的金属外壳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