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调节泵外变速箱油位的卧式机动往复泵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8980.3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0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豪;颜岩;黄学军;余必升;顾玉中;史长彪;杨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18 | 分类号: | F04B53/18 |
代理公司: | 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 32250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11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调节 变速箱 卧式 机动 往复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卧式机动往复泵油位的控制。具体的是一种能够控制泵外变速箱油位的卧式机动往复泵。
背景技术
卧式机动往复泵泵外变速箱与曲轴箱(即泵内动力传输箱)因油池下部油路连通,故油位处于同一水平线,而卧式机动往复泵在运行过程中,考虑到润滑、发热及散热等问题,泵外变速箱往往需要一个与曲轴箱不同的油位。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泵外变速箱的油位将为卧式机动往复泵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保证。
(一)、曲轴箱对油位的要求:
1、泵采用飞溅润滑时,曲轴旋转带动连杆大头旋转,并将油池内的润滑油带起飞溅至曲轴箱内需要润滑的各个部位,进行有效地润滑,显然如果油位过低,则飞溅起的油量不足,不利于泵的润滑。
2、泵采用强迫润滑时,为避免为润滑油提供动力的油泵吸空或吸入油池底部的异物,油泵的吸油口位置对曲轴箱的油位也有一定的要求。
(二)、泵外变速箱对油位的要求:
为了减少齿轮的运行阻力和油温的升高,齿轮的浸油深度一般以1~2个齿高为宜。通常的情况是,在满足飞溅或强迫润滑时的曲轴箱及泵外变速箱中的油位,已有6~8个齿高的齿轮浸油深度,导致泵外变速箱内温升过快,且温升过高后,将引起整台泵的油温超标,影响泵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控制泵外变速箱油位的卧式机动往复泵,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泵外变速箱与曲轴箱共用一个位于曲轴箱内的润滑油池的情况下,无法满足曲轴箱与泵外变速箱对于油位的不同要求的问题。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够调节泵外变速箱油位的卧式机动往复泵,包括曲轴箱及泵外变速箱,在所述曲轴箱上设有用于所述泵外变速箱内的油流入所述曲轴箱的回流孔;在所述曲轴箱侧面下方设有连通所述曲轴箱与所述泵外变速箱的连通小孔。
所述曲轴箱(2)和泵外变速箱(3)在泵运行的情况下所需的不同的理想油位线通过所述回油孔(1)及所述连通小孔(4)的共同作用而实现的。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机动往复泵在停泵时,曲轴箱和泵外变速箱各自的油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运行时,由于回油孔的回油作用及连通小孔的节流作用的有机结合,使曲轴箱和泵外变速箱各自的油位分别处于不同的水平线上,满足了各自对油位的要求。既满足了润滑的要求,又可避免泵的温升,为卧式机动往复泵的正常运提供了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图中有:回油孔1,曲轴箱2,泵外变速箱3,连通小孔4,曲轴箱飞溅或强迫润滑油位线5,泵外变速箱飞溅润滑理想油位线(齿轮浸油深度1~2个齿高)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控制卧式机动往复泵泵外变速箱油位的方法,包括回油孔1,曲轴箱2,泵外变速箱3,连通小孔4。卧式机动往复泵在运行时,齿轮旋转将泵外变速箱3内的油带起飞溅至泵外变速箱的回油孔1,自流进入曲轴箱2,从而在保证曲轴箱飞溅或强迫润滑油位线5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泵外变速箱3内的油位,达到泵外变速箱飞溅润滑理想油位线(齿轮浸油深度1~2个齿高)6。此外,为了避免泵外变速箱3内的油位过低,曲轴箱2内的油经油池下方的连通小孔4自流进入泵外变速箱3,形成泵外变速箱3与曲轴箱2之间润滑油的循环。由于经齿轮飞溅起的通过回油孔1流出泵外变速箱3的油量与泵外变速箱3内的油位有关,油位高则溅起的油量大,经回油孔1流出的油量也大,反之,经回油孔1流出的油量小。因此,只要适当控制连通小孔4的孔径,使其产生有效的节流作用,就能有效控制泵运行时泵外变速箱3内的动态平衡油位,从而满足1~2个齿高的齿轮浸油深度的油位要求。
使用上述的一种控制卧式机动往复泵泵外变速箱油位的方法,可以实现卧式机动往复泵在运行的过程中,曲轴箱与泵外变速箱中的油位分别处于不同的水平线上,满足各自对油位的要求,并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延长泵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蓝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89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