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蓄电池反接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69561.1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7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丰浩男;杨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张义 |
地址: | 30016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蓄电池 反接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测量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蓄电池反接报警 装置。
背景技术
SX2190型汽车因蓄电池接线没有明显的正负极标识,导致在其接入过程中极易反 接且不易被发现,导致使用中的蓄电池和车辆电路和电子元件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汽车蓄电池反 接报警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蓄电池反 接报警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集成电路74LS04、集成电路74LS20、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 二极管,所述蓄电池由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串联构成,所述第一蓄电池包括A和B两个 极柱,所述第二蓄电池包括C和D两个极柱,所述B极柱和C极柱通过接驳线相连接,其中,A、C 为负极柱和B、D为正极柱,所述集成电路74LS20的引脚13与连接有测试线,所述测试线与汽 车工作单元的电源线相连通,所述集成电路74LS20和集成电路74LS04的引脚14均与B极柱 相连接、引脚7均与C极柱相连接,集成电路74LS20的引脚8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 接,集成电路74LS20的引脚1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所述集成电路74LS20的引脚 2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C极柱相连接。所述接驳 线为电源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安装在汽车上,测 试线与汽车待供电工作电源的电源线相连通,引脚14均与蓄电池的B极柱相连接,引脚7均 与蓄电池的C极柱相连接,在将电源线连接到蓄电池的时候,通过观察发光二级管的状态, 即可得知,电源线为正极线还是负极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测试例的连接线路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测试例的连接线路示意图;
图中,1-集成电路74LS20,2-集成电路74LS04,3-第一发光二极管,4-第二发光二 极管,5-测试线,6-电源线,7-第一蓄电池,8-第二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 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和用于表达“连接”的词语,如“相连接”、 “相连”等,其既可以指代某一部件与另一部件直接连接,也可以指代某一部件通过其他部 件与另一部件相连接。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蓄电池反接报警装置,能满足在安装蓄电池时反 接的情况下发出警报的要求。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基本逻辑门电路原理,采用集成电路74LS04(六非 门)、74LS20(四-2输入与非门)实现反接报警。设计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
左侧芯片为74LS20(四-2输入与非门),实现控制逻辑如下:
74LS20工作引脚空置时默认为高电平,当9、10、12、13任一引脚接入低电平,其他 引脚空置时L1会亮起,在设计中作为报警信号。
74LS04(六非门)实现逻辑控制如下:
引脚1引入的电平信号与引脚2输出的电平信号相异,在设计L2作为正确接线信 号。
脚13用作信号引入,从而组合实现逻辑控制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695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IGBT模块中的熔断器的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测试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