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防止呼吸面罩漏气的脸部敷料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0449.X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0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昌;周露茜;崔冬;黎晓莹;郭炳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1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止 呼吸 面罩 漏气 脸部 敷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防止呼吸面罩漏气的脸部敷料。
背景技术
无创通气:早期主要用来睡眠呼吸综合征,近10余年来,该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急、慢性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时,呼吸机通过口或鼻面罩与患者相连进行正压通气,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当患者呼吸力学异常、呼吸肌疲劳等问题明显,而痰液引流问题又相对次要时是应用无创通气的最佳时机。
无创通气治疗中,人与面罩接触面的严密性、舒适度和耐受性是影响通气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现有的呼吸面罩与使用者接触面多由合成凝胶或硅胶材料组成,不但容易导致漏气,直接影响通气治疗的有效性,呼吸机的漏气补偿机制也容易造成患者不适间接影响使用依从性;此外,亦有不少报道使用者对凝胶或硅胶过敏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呼吸面罩漏气的脸部敷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防止呼吸面罩漏气的脸部敷料,包括敷料本体、面部胶贴和面罩胶贴,所述敷料本体的两面均涂覆粘着剂已形成粘着层,而敷料本体的两面通过粘着层分别连接面部胶贴和面罩胶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敷料本体采用抗过敏材料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敷料本体的侧边连接敷料标记标签。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敷料本体的一面黏贴面罩的密封边缘,敷料本体的另一面黏贴在面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面罩包括鼻面罩和口鼻面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敷料本体包括鼻面罩形敷料和口鼻面罩形敷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鼻面罩形敷料和口鼻面罩形敷料的中部均设置镂空结构,镂空结构的位置与面部的鼻子或嘴巴相互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鼻面罩形敷料黏贴在鼻面罩的密封边缘,口鼻面罩形敷料黏贴在口鼻面罩的密封边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敷料本体填充面罩和面部之间的空隙,可以保证面罩固定位置的稳定性,同时减少面罩在使用过程中,因面部肌肉运动而造成的漏气。通过本实用新型来提高面罩通气的有效性,保证呼吸机治疗压力的稳定,从而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和依从性。本实用采用抗过敏材料,不会产生过敏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口鼻面罩形敷料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口鼻面罩形敷料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鼻面罩形敷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鼻面罩形敷料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敷料本体1、面部胶贴2、面罩胶贴3、敷料标记标签4、鼻面罩5、面部6、口鼻面罩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防止呼吸面罩漏气的脸部敷料,包括敷料本体1、面部胶贴2和面罩胶贴3,所述敷料本体1的两面均涂覆粘着剂已形成粘着层,而敷料本体1的两面通过粘着层分别连接面部胶贴2和面罩胶贴3,通过面部胶贴2和面罩胶贴3保护粘着层,防止粘着层被污染,导致粘着效果下降。
所述敷料本体1采用抗过敏材料制作,以便于其余人体皮肤接触时,人体不会产生过敏,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所述敷料本体1的侧边连接敷料标记标签4,可以在敷料标记标签4上填写使用开始的日期,保证更换的时间。
所述敷料本体1的一面黏贴面罩的密封边缘,面罩包括鼻面罩5和口鼻面罩7两种,分别保护不同的部位,敷料本体1的另一面黏贴在面部6。
所述敷料本体1包括鼻面罩形敷料和口鼻面罩形敷料,鼻面罩形敷料和口鼻面罩形敷料的中部均设置镂空结构,镂空结构的位置与面部的鼻子或嘴巴相互对应,以便于口鼻等部位深入大面罩内。所述鼻面罩形敷料黏贴在鼻面罩5的密封边缘,口鼻面罩形敷料黏贴在口鼻面罩7的密封边缘,从而根据实际需要密封不同的部位。
使用时,需要先将面部胶贴2撕掉,将敷料本体1粘贴在人脸口鼻处,固定后,再将面罩胶贴3撕掉,将面罩粘扣在敷料本体1上,注意压紧面罩的罩体,检查是否有漏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04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