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失速救生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1256.6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4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宋秋红;王萍;王耀;吴丛迪;陈鹏;肖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5/28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俞强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失速 救生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失速救生电 梯。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 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 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 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 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 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 总称。
现有的大部分电梯没有在轿厢内安装防护救生装置,这样,在电 梯使用过程中,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导致轿厢从高层突然坠落或冲顶时, 人员惊慌失措,会造成电梯内人员相互碰撞以及由于电梯高空突然坠 落而造成人员伤亡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失速救生电梯,能 够解决现有电梯缺少安全装置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防失速救生电梯,包括外轿厢和内轿厢,所述外轿厢两侧壁 下端均具有锁止楔槽,所述锁止楔槽内设置有锁止楔;所述内轿厢包 括传动装置、顶板、吊梁和底板,所述传动装置设置在顶板上方,所 述吊梁设置在内轿厢两侧,分别与顶板和底板连接,所述底板包括上 底板、弹簧和下底板,所述上底板、弹簧和下底板依次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止楔槽和锁止楔均设置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吊梁为L形,上端顶板具有固定孔,下端侧板端部 具有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上底板两侧具有凸沿。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失速救生电梯,设置的内轿厢和外轿厢相 互配合,能够有效减少失速时轿厢内人员的伤亡,结构巧妙,有效提 高轿厢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 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轿厢,2、传动装置,3、吊梁,4、顶板,5、上底板, 6、锁止楔,7、弹簧,8、下底板,9、锁止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 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防失速救生电梯, 包括外轿厢和内轿厢,所述外轿厢两侧壁下端均具有锁止楔槽,所述 锁止楔槽内设置有锁止楔;所述内轿厢包括传动装置、顶板、吊梁和 底板,所述传动装置设置在顶板上方,所述吊梁设置在内轿厢两侧, 分别与顶板和底板连接,所述底板包括上底板、弹簧和下底板,所述 上底板、弹簧和下底板依次连接。
所述锁止楔槽和锁止楔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吊梁为L形,上端顶 板具有固定孔,下端侧板端部具有固定槽。所述上底板两侧具有凸沿。
当电梯发生事故导致电梯失速上升或下降的时候传动装置会旋 转,从而使得绕在传动装置上面的钢索释放伸长,继而释放上底板, 此时上底板由16个弹簧支撑,弹簧开始起作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从而降低坠亡和冲顶的可能性,降低由事故造成的伤害。
电梯从高空下落过程失速,然后电梯和其内部的人相当于一起自 由落体运动。接触地面的时候,由于MV1-MV2=Ft,短时间内冲量改变 极大,就会发生蹲底事故。如果电梯从高空坠落,务必使其在减速的 过程中,缓冲时间愈长愈好。所以,就要利用缓冲作用延长冲量的改 变时间。所以,本装置就是利用加速改变时,速度传感器会迅速做出 反应,锁止楔缩回,直至脱离底板,紧接着,弹簧就开始起缓冲作用, 防止电梯失速时蹲底事故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12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梯对重架
- 下一篇:一种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