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板簧降噪垫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1306.0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2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孔德琨;韩丽;周磊磊;洪学臣;王成立;陈云;高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02 | 分类号: | B60G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板簧降噪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悬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板簧降噪垫。
背景技术
弹性元件作为悬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多种形状结构,钢板弹簧 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弹性元件,它影响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安全性,是现 代整车十分关键的零部件之一。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板簧叶片间的相互滑动摩擦,板簧的刚度会发生 变化,即板簧的动刚度增大,动刚度增大对汽车的平顺性有负面影响,整车舒 适性降低。而板簧降噪垫的作用就是避免板簧片与片间直接接触,或者通过降 低板簧片间的摩擦力来抑制板簧动刚度的升高。
为了更好地降低板簧片间的摩擦同时衰减振动,降噪垫多用橡胶材料制成, 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正视图和轴测图)。其安装方式为在板簧端部开孔, 在降噪垫的作用端面1上加上筒式的固定槽口2,将降噪垫压进板簧的孔位, 通过降噪垫的槽口限位,防止降噪垫脱落。如图3所示为现技术降噪垫安装示 意图,将降噪垫4安装于第一板簧3与第二板簧5之间,在每个板簧上设置有 第一定位孔6和第二定位孔7,其中第一定位孔用于设置降噪垫;板簧卡箍9 通过卡箍铆钉穿8过第二定位孔。
现技术的板簧降噪垫厚度较小,橡胶经受力压缩后进一步变形,厚度更小, 导致其衰减振动的作用大大减弱。
板簧降噪垫在使用过程,作用端面与板簧面之间摩擦,容易磨损,其次, 作用端面与筒式固定槽口出现断裂分离,导致其寿命降低,且容易脱落。
板簧降噪垫安装孔与板簧卡箍定位孔不同,需要在板簧上至少开两个定位 孔,对板簧的刚度有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簧降噪垫,以提高板簧降噪垫安装时的方 便性,并能够进一步抑制板簧的动刚度增高,提高衰减振动,同时提高板簧降 噪垫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板簧降噪垫,包括降噪垫本体,及设置于所述降噪垫本体相对两 个侧边的端部限位角;
在所述降噪垫本体一个侧边上设置两个端部限位角,分别为第一端部限位 角和第二端部限位角;另一个侧边上设置两个端部限位角,分别为第三端部限 位角和第四端部限位角;
在所述降噪垫本体上设置有定位孔。
所述降噪垫本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降噪垫本体的宽度与板簧端部的宽度 相配合。
所述第一端部限位角与所述第二端部限位角的大小、形状及结构均相同。
所述第一端部限位角与所述降噪垫本体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所述第三端部限位角与所述第四端部限位角的大小、形状及结构均相同。
所述第三端部限位角与所述降噪垫本体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降噪垫本体改进为长方体结构,同时在降噪垫本体的两侧边 上设置有端部限位角,使得端部限位角及降噪垫本体之间形成槽式结构,使得 板簧端部卡入该槽式结构上,提高板簧降噪垫的装配效率,提高板簧减噪垫的 限位能力,同时提高板簧降噪垫的使用寿命,彻底解决板簧降噪垫轻易磨损脱 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技术板簧降噪垫主视图;
图2为现技术板簧降噪垫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技术板簧降噪垫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板簧降噪垫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板簧降噪垫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板簧降噪垫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作用端面,2固定槽口,3第一板簧,4降噪垫,5第二板簧,6 第一定位孔,7第二定位孔,8卡箍铆钉,9板簧卡箍,01降噪垫本体, 02上板簧,03下板簧,04板簧卡箍,05卡箍铆钉,011第一端部限位 角,012第二端部限位角,013第三端部限位角,014第四端部限位角,015 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 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 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13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