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藻采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2392.7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9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马卫敬;陈昱;白雪梅;刘敏胜;崔春莉;冯海林;卢彦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廊坊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藻采收装置。
背景技术
微藻(Microalgae)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的自养植物,它能够利 用太阳能、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油脂、淀粉、碳水化合物以及多 种高附加值生物活性物质;而且,由于微藻生长周期短,生物量积累能力高 于陆生植物,因此,微藻是一种潜在的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原料。
为了提高微藻生物量积累能力,促进微藻固定培养中的光能利用效率, 将微藻细胞固定到多孔载体上,通过向多孔载体中通入营养液,以为微藻细 胞提供营养,从而实现微藻培养。但是,由于多孔载体上分布有孔隙,在采 收微藻时,一般将微藻从多孔载体的养殖面刮下,这样使得微藻比较容易镶 嵌在多孔载体上的孔隙中,造成了采收不彻底的问题;而且,由于微藻附着 在多孔载体上的孔隙中,且长期接收不到阳光照射,因此,附着在多孔载体 孔隙中的微藻会很快死亡,并发生腐烂,以致对多孔载体造成污染,使多孔 载体比较容易腐烂,降低了多孔载体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藻采收装置,以在提高微藻采收率的 前提下,提高多孔载体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藻采收装置,包括喷淋单元、接收单元以及用于承载固定培养载 体的载体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的接收端与所述固定培养载体的养殖面相对设置;
所述喷淋单元的喷淋面与所述固定培养载体的非养殖面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喷淋单元包括喷淋流体供应装置、以及与所述喷淋流体供 应装置的出口相连的多个喷头,多个所述喷头的喷淋面与所述固定培养载体 的非养殖面相对设置。
较佳的,所述喷淋流体供应装置通过输送管与多个所述喷头相连,且所 述喷头设在支架上,所述输送管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连接有能够驱动所述支架与所述固定培养载体相对 移动的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喷头呈矩阵式排布,所述支架由若干可伸缩连接部 组成,相邻两个所述喷头通过所述可伸缩连接部连接。
较佳的,所述喷淋流体供应装置为自来水供应装置。
较佳的,所述喷淋流体供应装置的出口设有用于控制喷淋流体压力的压 力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载体控制单元包括用于缠绕所述固定培养载体的第一卷轴, 以及用于将完成采收的所述固定培养载体卷起的第二卷轴。
优选的,所述接收单元为接收槽。
较佳的,所述接收槽的槽底或侧壁设有出口,所述出口连接离心装置或 干燥装置;或,
所述出口依次连接离心装置和干燥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藻采集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藻采集装置中,喷淋单元的喷淋面与固定培养载体 的非养殖面相对设置,这样喷淋单元的喷淋面喷出的喷淋流体能够对固定培 养载体的非养殖面造成冲击,即固定培养载体的非养殖面受到来自喷淋流体 的冲击力,使得位于固定培养载体的养殖面的微藻向固定培养载体外侧移动, 通过接受单元的接收端接收落入与固定培养载体的养殖面相对的接收单元中, 从而降低了微藻附着在固定培养载体上的机率,提高了微藻的采收率;而且,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藻采收装置降低了微藻附着在固定培养载体上的机 率,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藻采集装置还能够降低微藻死亡后,因腐烂 对固定培养载体所造成的污染,提高了固定培养载体的使用寿命。
另外,即使在微藻固定化培养时,选择的固定培养载体为多孔载体,附 着在多孔载体的养殖面的微藻也会被来自喷淋流体的冲击力所冲击,从而向 多孔载体外侧移动,降低了微藻镶嵌在多孔载体孔隙中的机率,从而减小了 微藻死亡后,因腐烂对多孔载体所造成的污染,提高了多孔载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 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 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微藻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载体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23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