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性焦/炭再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6897.0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8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詹茂华;陆培兴;安忠义;鲁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B01J20/2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43005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再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性焦/炭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化石燃料的燃烧、金属冶炼、化工和电力等工业过程排放到 大气中大量的SO2、NOx、温室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造成大气公害,大气治理 已达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如何快速、高效、低价的实现脱硫脱硝长期以来是国 内外学者探索的难题。
自20世纪70年代起,钢铁厂的烧结烟气脱硫技术逐渐在日本、欧洲部分 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应用。由于各国政府的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差异,烟气 脱硫技术路线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日本,早期以石灰/石灰石-石膏湿法为主, 近年来则有以活性炭/焦法干法为主,较为有效的解决了石灰/石灰石-石膏湿法长 期以来面临的堵塞和结垢等技术缺陷、脱硫副产物石膏市场处理难以消化以及 废水排放等技术难题。采用活性炭/焦干法脱硫脱硝技术,与此同时也带来如何 保证活性炭/焦安全使用、可靠活化再生、提高活性炭/焦的活化再生效果和降低 消耗值等诸多问题。
另外,由于烧结烟气量变化较大,致使单个再生塔结构的活性焦/炭再生装 置与脱硫脱硝吸附装置匹配性、灵活性较差,活性焦/炭再生装置运行成本较高; 其次,在活化再生过程中活性焦/炭与换热器内热风/冷风热交换效果差,经常出 现外热内冷的现象,活化再生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性焦/炭再生装置,增强活性焦/炭再 生装置与脱硫脱硝吸附装置的匹配性和灵活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活性焦/炭再生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活化再生塔、 上料系统和卸料系统;
所述活化再生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装料段、活化再生段、集气段、 冷却段和卸料段;
所述上料系统的上料出口数量与活化再生塔数量相同,所述上料出口与活 化再生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上料出口与所述活化再生塔的装料段入口连接;
所述卸料系统的卸料入口数量与活化再生塔数量相同,所述卸料入口与活 化再生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卸料入口与所述活化再生塔的卸料段出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化再生段包括活化再生换热风箱和活化再生通道,所述 活化再生通道包括至少一根活化再生钢管,所述活化再生钢管贯穿所述活化再 生换热风箱,所述活化再生钢管包括直管段、设置在直管段顶端的喇叭口扩张 段、设置在喇叭口扩张段顶端的第一法兰和设置在直管段底端的第二法兰,所 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均与塔体连接;
所述冷却段包括冷却换热风箱和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至少一根冷 却钢管,所述冷却钢管贯穿所述冷却换热风箱,所述冷却钢管包括直管段、设 置在直管段顶端的喇叭口扩张段、设置在喇叭口扩张段顶端的第三法兰和设置 在所述直管段底端的第四法兰,所述第三法兰和第四法兰均与塔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化再生换热风箱的上部设置有热风出口,所述活化再生 换热风箱下部设置有热风进口;所述冷却换热风箱上部设置有冷风出口,所述 冷却换热风箱下部设置有冷风进口;
所述活化再生换热风箱和冷却换热风箱内均设置有至少一对导流板,所述 导流板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段设置格栅通道,所述格栅通道设置在与所述冷却通 道和所述活化再生通道对应的位置;所述格栅通道的管壁设置为格栅结构,所 述格栅结构的通径小于活性焦/炭的粒径。
进一步地,所述装料段和所述卸料段均设置有氮气入口,所述氮气入口与 氮气供应管道连接,所述集气段设置有二氧化硫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系统的入口和所述卸料系统的出口均设置有星型卸料 阀。
进一步地,所述活化再生段和所述集气段的塔体外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装料端上部设置有料位检测器。
由于该装置由至少两个活化再生塔组成,可以根据烧结烟气量变化情况进 行自适应能力调节,与单个再生塔结构相比,匹配性及灵活性好,大大降低了 活性焦/炭再生装置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活性焦/炭再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图1的B-B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68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油样品自动翻转加热器
- 下一篇:一种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