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鼓风口氧气烧嘴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7565.4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8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于晓亮;朱晓龙;仲伟聪;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72 | 分类号: | C10J3/72;C10J3/30;C10J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鼓风 氧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鼓风口氧气烧嘴,用于BGL碎煤熔渣加压气化炉,亦可作为能源,环保,冶金,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的工业装置中处于高温环境下的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BGL碎煤熔渣气化技术属于液态排渣的气化炉,该技术相对于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煤化工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的原煤是褐煤(低质煤),而我国80%左右的煤炭资源均是褐煤等低质煤,符合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政策,也是我国未来煤化工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内已有数套该装置运行。根据国内运行经验,鼓风口氧气烧嘴的平均使用寿命为90天左右,其经常性维修与更换已经成为BGL气化炉频繁停炉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BGL碎煤熔渣气化炉中褐煤(低质煤)从顶部由煤锁间歇进入气化炉,气化剂蒸汽、氧气从气化炉下部的鼓风口氧气烧嘴以相同角度喷入炉内,在中心处形成富氧燃烧区。通过控制气化剂氧浓度来调整炉内反应温度达到灰熔点温度以上,使灰渣变成熔融态后进入熔渣池,然后通过连接短节(燃烧环)间歇排入激冷室,最后从渣锁间歇排入冲渣沟。
通常BGL碎煤熔渣气化炉有六台鼓风口氧气烧嘴,以一定的水平夹角均布对置安装于气化炉侧壁上深入炉内熔渣池部分。鼓风口氧气烧嘴是单通道缩变径结构设计,采用冷却水盘管和铸铜结构形式冷却,利用铜材料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烧嘴表面所受炉内高温热量带走。现有结构设计中冷却水不能对烧嘴头部进行良好冷却,头部又处于炉内熔渣池附近约1500℃的高温环境中,因此头部经常会因高温烧蚀,口部通道结构尺寸变形,严重影响烧嘴使用寿命短和性能参数,同时铜材料的维修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鼓风口氧气烧嘴,烧嘴头部增设水夹套,使整个烧嘴头部均可受到冷却,并在水夹套外部增设防护用的导热系数较低的耐高温耐腐蚀材料,使得烧嘴头部在受到全面冷却的情况下与炉内的带腐蚀性高温气体隔离,可有效的延长鼓风口氧气烧嘴的使用寿命,减少修复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鼓风口氧气烧嘴,包括喷射系统1和冷却系统2,喷射系统1包括主喷管6,主喷管6的前端为烧嘴头部,冷却系统2包括冷却水进水管9和绕在主喷管6上的冷却水盘管12,其特征在于,在烧嘴头部布置有水夹套10,水夹套10中有集水腔101,集水腔101进水口与冷却水进水管9连通,出水口与冷却水盘管12连通。
所述集水腔101中设置有分水器102和隔水件103。
所述冷却系统2包括管状的铸铜体14,冷却水盘管12和其盘绕的主喷管6的一部分位于铸铜体14中,水夹套10与铸铜体14的前端连接,且集水腔101与铸铜体14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强化导热及结合强度的翅片结构。
所述水夹套10及其内部的分水器102和隔水件103均为镍基合金件。
所述隔水件103为紫铜件。
所述水夹套10的迎火面设置有保护罩11,水夹套10和保护罩11的端部均有供主喷管6前端穿出的孔。
所述保护罩11为非金属陶瓷件,使用一组沉头铆钉固定于水夹套10上,沉头铆钉所在沉孔以耐火材料固封。
所述保护罩11为镍基合金件或钴基合金件,堆焊于水夹套10迎火面。
所述冷却水盘管12为紫铜管盘或纯镍管盘。
所述主喷管6的尾端设置氧蒸汽法兰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针对原纯盘管冷却结构无法延伸至靠近端面,对烧嘴头部即主喷管的出口进行有效冷却保护,于烧嘴头部采用了水夹套的结构,重点强化了冷却水与烧嘴头部端面的换热,有效的改变了烧嘴头部换热不足的情况,可有效的保护主喷管出口处以及烧嘴头部端面,减缓其因温度过高而发生的变形;
2、在采用主动冷却的基础上,于烧嘴头部水夹套端面设置被动保护罩,利用保护罩的耐高温、抗氧化及抗腐蚀的特性阻绝烧嘴头部端面及主喷管出口与炉内高温、氧化气氛以及腐蚀性气氛直接接触,可极大的减缓高温烧蚀现象的发生。在开停车过程中,可有效防止因回火对烧嘴头部造成的损害。
3、本实用新型从主动冷却及被动防御两个方面着手,有效的保护鼓风口氧气烧嘴端面及主喷管出口,普遍可延长使用寿命1.5~2.0倍,大大的减少了不易维修的铸铜体的维修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铸铜体、水夹套及保护罩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75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渣油缸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用于孔隙级模拟实验的鼓泡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