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坝坝面附着物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8402.8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3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卢晓春;乔雨;焦雨起;郭志杰;张磊;吴银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坝 附着物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集装置,尤其是一种大坝坝面附着物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库水中侵蚀性物质在物化作用下对坝面混凝土的侵蚀产物以及库水中杂质在坝面混凝土上的沉积物和经微生物作用后的衍生物等附着在大坝坝面混凝土上的物质都叫大坝坝面附着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水电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坝工建设水平突飞猛进,一批世界级大坝将在我国建设,许多水工建筑物已称为世界第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水库已达8.7万多座,建坝数量居世界之首。
由于雨水与库水中含有一定的侵蚀性物质,再加上气候环境作用:干湿循环、冻融循环等,在这些不利因素协同作用下,随着雨水冲刷以及库水位的升降,大部分大坝坝面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侵蚀,还有一部分是库水中携带的杂质、细菌等经过沉淀、分解而来的沉积物和衍生物,因此坝面残留有很多的附着物,但是许多大坝修建的较高,不少已达到300米以上,这样的高坝是很难直接采集到坝面附着物的。
目前采集大坝坝面附着物一般都是在船上用人工铲进行采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技术难题,但是这样的采集技术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采集到的量也比较少,而且很难采集到坝面水位以下的附着物,对于较深处的附着物,更是束手无策。采集不到这些附着物,将很难对侵蚀机理进行研究,也不利于大坝安全寿命预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坝坝面附着物采集装置,可以很方便的采集到大坝坝面附着物,从而进行精确的侵蚀机理研究,更加准确的预测大坝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坝坝面附着物采集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定位系统、采集系统和监控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固设在支架上的箱盖上,包括控制面板和位于控制面板后部的模拟接触面板;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安装在支架的承重块上的水平旋转盘,水平旋转盘上设有主杆调节机构,主杆调节机构前端设有副杆调节机构;所述采集系统设置在副杆调节机构端头,采集系统包括伸缩转盘,伸缩转盘下端安装有采集铲,采集铲底部与采集瓶连通;所述监控系统包括摄像头和深度传感器,摄像头安装在主杆调节机构、副杆调节机构及采集铲上,深度传感器安装在采集铲上。
所述主杆调节机构和副杆调节机构均包括纵向旋转盘,纵向旋转盘前端设有伸缩杆,伸缩杆端头设有安装座。
所述采集铲上设有镂空的采集铲盖。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坝坝面附着物采集装置,可以在坝顶或者船上利用控制系统控制主、副杆调节机构以及采集铲的运动,摄像头可实时将运动图像及采集铲附近情况传入显示屏,从而使工作人员在坝顶或者船上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控制转动方向及幅度,实现远程操控设备进行可视化采集附着物,从而得出更加精确的侵蚀机理,更加准确的预测大坝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采集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支架1,箱盖2,控制面板3,模拟接触面板4,承重块5,主杆调节机构6,副杆调节机构7,伸缩转盘8,采集铲9,采集瓶10,摄像头11,深度传感器12,纵向旋转盘13,伸缩杆14,安装座15,采集铲盖16。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84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吸式深水取样器
- 下一篇:一种土壤样品采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