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育种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78854.6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4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杨;于利强;吴建玲;杨铜辉;韩磊;李静;楚秀兰;宋丽娟;王广力;付运河;文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阳农林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A01G25/02;A01C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马仪成 |
地址: |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育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育种装置,具体是一种多功能育种架。
背景技术
我国农业长期以来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较低,劳动强度较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不再适用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果树、林业、农业和蔬菜育种方法是将种子分散洒在上壤中,保持上壤水分,待出秧后,再取出秧苗进行人工种植,采用此种方法不便于批量管理,无法确保种子生存条件,使得种子的发芽率不高,大大浪费了种子资源,并给育种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且现有技术中种子的培育占据了很大的土地面积,这对于日趋减少的土地资源尤其是可耕土地来说无疑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为此,需要推出一种适于果树、林业、农业和蔬菜育种的育种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育种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育种架,包括遮雨板、顶板、底板、立柱、育种盘和承托板,所述遮雨板的顶部配合设有太阳能板,所述遮雨板的底部外圈均匀设有四根立柱,各个立柱的底端均设有万向轮,四根立柱的上部固定有顶板,下部固定有底板,所述顶板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顶板的下侧,所述顶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吊杆,两个吊杆均通过传动链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两个吊杆的底端均固定有育种盘,吊杆的外圈于育种盘的内侧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隔板,两个育种盘的上方还设有水肥管,水肥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多个承托板,承托板的四个顶角均连接有套筒,四个套筒对应滑动套设于立柱上,套筒上还设有用于对套筒进行锁定的调节旋钮,所述顶板的底部和各个承托板的底部均设有多个照明装置,所述顶板的顶部还设有蓄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遮雨板为锥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育种盘为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板共设有3或4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电池通过太阳能充电控制器与太阳能板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电池通过逆变器分别与照明装置和电机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遮雨板可以对装置进行遮雨,通过太阳能板可以进行太阳能利用,对蓄电池进行储能,节能环保,通过育种盘可以进行幼苗的自动培育,控制电机定时动作,可以带动育种盘转动,以对育种盘上通过各个隔板分隔的育种进行浇水施肥,并控制电磁阀开闭,通过水肥管进行浇水施肥即可,无需人为控制,实用方便,在可上下移动的承托板上手动培育幼苗,满足幼苗的生长高度,且调节方便,操作难度低,通过照明装置可有效促进幼苗的光合作用,利于幼苗生长,通过万向轮和脚踏式制动器配合提升装置的灵活性,通过顶板和底板可以提升装置的稳固性,综上所述,该装置结构稳定,节能环保,灵活性高,功能多样,占地面积小,适于不同类别的种子培育,且可以手动培育和自动培育,便于批量管理,种子发芽率高,降低工作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育种盘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太阳能板,2-遮雨板,3-电机,4-蓄电池,5-顶板,6-电磁阀,7-水肥管,8-吊杆,9-育种盘,10-立柱,11-调节旋钮,12-套筒,13-底板,14-万向轮,15-承托板,16-照明装置,17-脚踏式制动器,18-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阳农林学院,未经信阳农林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788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