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圈防脱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0134.3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8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左云;张猛;狄志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06 | 分类号: | F16J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翔;黄志兴 |
地址: | 1022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脱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止密封圈脱落的结构。
背景技术
密封圈是指能够起密封作用的元件,用于防止工作介质的泄漏以及外界尘埃和异 物的侵入。密封圈按照结构可以分为O型密封圈、Y型密封圈和U型密封圈等。其中O型密封圈 既可以用作静密封元件,又可以用作液压滑动密封和防尘圈,可以广泛应用于诸如航空航 天、汽车工业和通用工业等各领域。例如,O型密封圈可应用于发动机上的机油、冷却液及气 体的密封联接处,用来保证机油、冷却液以及气体不泄漏。
O型密封圈根据密封方式可以分为轴向密封和径向密封,其中作为轴向密封使用 的O型密封圈需要安装在被密封的连接件的一个端面上开设的安装槽内,安装槽的直径应 略大于O型密封圈的外径,以留出密封圈压缩所需的空间,深度应略小于密封圈的轴向尺 寸,以保证另一个连接件的平面对密封圈进行挤压后能够形成密封带。但是由于安装槽的 直径略大于密封圈的外径,在密封圈安装到安装槽里后,连接件在运输或装配过程中,容易 导致密封圈从安装槽中掉落,如果在装配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密封圈已经掉落,则会导致 此处发生泄漏,使得设备(如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文献CN203297617U公开了一种密封圈防脱落密封结构,如图 1所示,该密封圈防脱结构通过在安装槽5’的内、外槽壁面上分别具有向槽内凸设的、沿安 装槽5’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凸台3’,各凸台3’具有与密封圈2’的对应部位相切的结合部,该 结合部到安装槽5’的槽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密封圈2’的横截面半径,这样当密封圈2’嵌入 到安装槽5’内时,凸台3’的结合部能够防止密封圈2’脱落。但是由于在设备维护、维修过程 中需要检查、更换密封圈,当采用上述具有环形凸台3’结构的安装槽时,虽然能够防止密封 圈脱落,也导致了密封圈难以从安装槽中取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圈防脱落结构,能够防止密封圈从其安装槽中 脱落,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将密封圈从安装槽中取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圈防脱落结构,所述密封圈防脱 落结构包括连接件和开设在所述连接件端面上用于安装密封圈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的槽 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沿所述安装槽的周向设置、且能够与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的密封圈的 上部接触的内凸结构,所述内凸结构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相邻的内凸结构之间具有间距。
优选地,所述内凸结构围绕所述安装槽的轴线均布。
优选地,所述内凸结构的数量为3个。
优选地,所述内凸结构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所述安装槽的端面平齐。
优选地,所述内凸结构的侧壁与外表面的结合处为圆弧结构。
优选地,所述内凸结构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外侧槽壁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凸结构的侧壁沿着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到所述安装槽的开 口处的方向向所述安装槽的中心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内凸结构与密封圈的上部相切。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为矩形槽。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法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圈防脱落结构通 过在设置于连接件上的安装槽的槽壁上设置至少两个内凸结构,并且该内凸结构能够与安 装在所述安装槽内的密封圈的上部接触,即密封圈与安装槽的接触部位到安装槽的槽底的 距离大于密封圈的横截面半径,从而能够避免安装到安装槽内的密封圈在连接件运输或装 配过程中从安装槽内脱落,同时由于相邻的内凸结构之间具有间距,当需要检查或者更换 密封圈时,可以通过内凸结构之间的间隙方便地将密封圈从安装槽中取出。由于设置有至 少两个内凸结构,因此可以在内凸结构之间形成至少两个空隙,在取出密封圈时可以避免 密封圈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 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的密封圈防脱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防脱落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01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温泵用气膜密封结构
- 下一篇:防水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