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焊机专用工具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1379.8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2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谢国承;刘宝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叶青 |
地址: | 300452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焊机 专用 工具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焊机专用工具车。
背景技术
在机械产业繁荣发展的今天,电焊机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尤其是在汽车、造船、工程机械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船舶工业的高效率焊接要达到80%以上,二氧化碳焊接应用率达到55%,焊接机械化率、自动化率要达到70%,大幅度地提高了电焊作业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成套、专用焊接设备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阔,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成套焊接设备制造企业不但要在提高技术、设计水平上做出努力,还要在各种基础件、配套件的选用方面下功夫,力争在专用、成套焊接设备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随着社会发展的快速进步,时间观念显得越来越重要,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创造价值。所以生产工具便携化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发展趋势。电焊机便携移动装置应运而生,解决了电焊机移动难、作业场地混乱的问题。
现有的电焊机小车由矩形框架四周围有较厚的防护板体积较大比较笨重,无缠线器不便于较长的电线缠绕,现有电焊机小车为了方便室外作业,车轮或多或少的都存在室内灵活使用的问题并且车轮无自锁装置。大型电焊机重量较大,不易移动,普通工具车虽然能够实现电焊机的移动,但其功能不够齐全,不能很好的辅助焊接人员进行焊接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易,安装简单,工作效率高、安全性高、移动便捷的电焊机专用工具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电焊机专用工具车,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部的扶手,所述底座下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上部一侧设置有灭火器安置筒、抽屉和焊条筒,所述底座上部另一侧设置有缠线器支架,所述缠线器支架外侧设置有缠线器。
所述万向轮设置为四个,其中两个由带自锁功能的万向轮构成。
所述缠线器设置为三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底座上一侧设置有灭火器安置筒、抽屉和焊条筒,灭火器安置筒使得灭火器可随车移动,保证了焊接作业的安全性,抽屉用来存放焊接用口罩、手套、电焊面罩、备用焊条等小型辅助工具,焊条筒使得焊条的取置都很方便快捷,利于操作和缩短工时;
(2)本实用新型中,底座上另一侧设置有缠线器支架,缠线器支架外侧设置有缠线器,缠线器设置为三个,可分别用作接地线缠线器、焊把线缠线器、电源线缠线器,可以将闲置多余的电线整齐归置,而避免电线导致作业场地混乱、员工行动不便的问题发生;
(3)本实用新型,车座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其中两个选用普通万向轮,另外两个选用带自锁功能的万向轮,不但可以随时将电焊机移动至任何作业地点,轻盈快捷,而且还能在本实用新型到达指定作业位置时,将本实用新型刹车固定,防止发生意外;
(4)本实用新型通过自身结构的半包围设计,可以方便电焊机的装卸,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底座、扶手和缠线器支架都未设置挡板,便于电焊机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带自锁功能的万向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灭火器安置筒;3抽屉;4焊条筒;5扶手;6缠线器支架;7缠线器;8万向轮;81安装座;82橡胶垫;83支架;84垫圈;85车轴;86车轮;87锁定装置;871踏板;872卡轮装置;873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焊机专用工具车,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上部的扶手5,根据需求设计,所述底座1可设计成长方体。所述扶手5可为中空设计,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底座进行连接,可设置于底座1一侧的边沿位置。所述底座1下部设置有万向轮8,所述万向轮8设置为四个,其中两个由普通的万向轮构成,另外两个由带自锁功能的万向轮构成,通过螺栓与底座连接,所述两个带自锁功能的万向轮设置于靠近扶手5的一侧,便于操作人员将本实用新型推至确定作业场地准备作业时,可通过踩压带自锁功能的万向轮上的踏板进行锁定,将本实用新型刹车固定,防止发生意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13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