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麦胚芽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2817.2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2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邵伟;陈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F26B17/00 | 分类号: | F26B17/00;F26B23/00;F26B21/00;F26B21/06;A23B9/0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胚芽 干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装置,特别是一种小麦胚芽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小麦胚芽又称麦胚芽,是小麦生命的根源,是小麦中营养价值最高的部分。麦胚芽是小麦发芽及生长的器官之一,约占整个麦粒的2.5%,但营养却占整个麦粒的97%,其中含有50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及一些微量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小麦胚芽对人体健康的神奇作用已为世人所公认。但小麦加工过程中所生产的小麦胚芽含水量一般在15%左右,若不及时干燥处理,极易霉烂变质,使得其保质期在常温状态下只有几天,从而影响了其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同时,由于其在麦粒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保质期又短,一般的面粉生产企业常常将其作为饲料加以处理或者采用烘箱加以干燥,以烘箱干燥的方式处理时间较长、干燥效果不稳定,这也影响了小麦胚芽的进一步开发、加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麦胚芽干燥装置,能够实现高效的小麦胚芽干燥作业,延长小麦胚芽的保质期,便于小麦后期的加工和使用,从而充分利用小麦胚芽中的营养物质,避免小麦胚芽的浪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麦胚芽干燥装置,包括风道加热器、导风管、料斗、干燥仓、旋风分离器、卸料器和引风机,风道加热器通过导风管与干燥仓连接,干燥仓与旋风分离器之间通过U型风管连接,旋风分离器与引风机通过引风管连接,引风机与排风管连接;
导风管上设有料斗,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位置设有卸料器,卸料器下方设有料桶。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料斗与导风管之间设有第一电动通风蝶阀、引风管与引风机之间设有第二电动通风蝶阀。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风道加热器、第一电动通风蝶阀、卸料器、第二电动通风蝶阀和引风机均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导风管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U型风管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风道加热器、导风管、干燥仓和U型风管上均包裹设有保温层。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干燥仓上设有观察窗。
本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小麦胚芽干燥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风道加热器与引风机对干燥仓内提供不断的热风,实现小麦胚芽的干燥,除去小麦胚芽中的水分,延长小麦胚芽的保质期,便于小麦胚芽的后期使用及加工;
(2)通过控制引风机的进风量从而控制干燥仓内的空气流通速度,可以方便地控制小麦胚芽在干燥仓和U型风管内停留的时间;
(3)利用远程控制器进行控制,整个系统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4)卸料器的使用实现干燥好的小麦胚芽的连续排料。
采用上述结构,提升了小麦胚芽的质量以及延长了小麦胚芽的保质期,使小麦胚芽中的营养价值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避免了小麦胚芽中营养物质的白白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风道加热器1,导风管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一电动通风蝶阀4,料斗5,干燥仓6,U型风管7,第二温度传感器8,旋风分离器9,卸料器10,料桶11,引风管12,第二电动通风蝶阀13,引风机14,排风管15,控制器16,观察窗60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中,一种小麦胚芽干燥装置,包括风道加热器1、导风管2、料斗5、干燥仓6、旋风分离器9、卸料器10和引风机14,风道加热器1通过导风管2与干燥仓6连接,干燥仓6与旋风分离器9之间通过U型风管7连接,旋风分离器9与引风机14通过引风管12连接,引风机14与排风管15连接;
导风管2上设有料斗5,旋风分离器9的出料口位置设有卸料器10,卸料器10下方设有料桶11。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料斗5与导风管2之间设有第一电动通风蝶阀4、引风管12与引风机14之间设有第二电动通风蝶阀13。所设置的第一电动通风蝶阀4用于控制料斗的开启关闭,开启第一电动通风蝶阀4后,能够实现料斗中小麦胚芽被吸入干燥仓6的目的。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风道加热器1、第一电动通风蝶阀4、卸料器10、第二电动通风蝶阀13和引风机14均与控制器16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实现整个装置的远程操作,使整个系统操作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28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